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

烟雨评社 2025-10-24 09:54:18

有人问安世破产了谁的损失大?答案很简单,目前安世半导体是100%的中资企业,当初花了几百亿,真金白银收购的。所以说,安世半导体如果最终破产了,那么损失的只有中企。至于荷兰,原本就是抢夺的,能有什么损失呢? 中企在安世身上倾注了大量心血,资本投入如潺潺流水,人才管理精心雕琢,前沿技术不断探索,海外布局步步为营。然而,这一切却可能在这一场风波中化为乌有,被彻底清零。 最近安世半导体的日子不好过,荷兰政府冻结了它全球 30 家子公司的资产和专利,直接把欧洲总部和中国区业务切割开,这让不少人开始琢磨一个问题:要是这家企业真走到破产那步,谁亏得最狠? 其实答案一点不复杂,看看它的身份就清楚 —— 现在的安世是 100% 中资控股,当年闻泰科技花了超过 330 亿真金白银才拿下,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 最先扛不住的肯定是母公司闻泰科技。安世早就成了闻泰的 “钱袋子”,2024 年贡献了 147 亿多的营收,净利润快 23 亿,业绩比被收购前翻了一倍还多,光是 2025 年上半年就占了闻泰总营收的 30.9%。 更关键的是,闻泰刚剥离了 ODM 业务,一门心思扑在半导体上,安世手里的碳化硅、氮化镓这些高端技术,正是它冲击行业前排的底气。要是安世破产,闻泰这几百亿投资就打了水漂,前期铺的技术路线和市场布局也全白费,等于在功率半导体领域丢了立身之本。 国内整个半导体产业链都会跟着受连累。安世是全球少有的能做 IDM 模式的功率半导体厂商,在车规级领域更是龙头,国内市场份额高达 18%,车规级 MOSFET 这些细分领域市占率超 25%。 比亚迪、蔚来的不少车型都用它的 SiC 器件当电控核心,特斯拉 Model 3/Y 的主驱 IGBT 模块 30% 都靠它供应。虽然士兰微、华润微这些国内企业在加速替代,但车规芯片认证周期要 12 到 18 个月,短期内根本补不上缺口。 安世要是倒了,国内车企要么面临生产线停摆,要么就得花高价找其他供应商,成本可能飙升 20% 以上。 还有那些为安世配套的国内企业也跑不了。闻泰控股后,特意建了鼎泰匠芯 12 英寸晶圆厂给安世供货,2025 年已经卖了 2 亿美元的晶圆,就是为了撑住它的运营。 沪硅产业作为国内 12 英寸硅片龙头,安世的国产晶圆采购里 65% 都来自这里,上海新昇 30 万片 / 月的产线刚满产就等着它的订单。要是安世破产,这些企业的产能立马就空出一大块,前期的设备投入和产能规划全得调整,损失可不是一星半点。 反观荷兰,实在看不出能有什么实质损失。安世虽然源于飞利浦半导体部门,但早就被中资完全收购,荷兰政府现在的干预更像是半路插手。 即便安世破产,荷兰本土那些配套企业的损失也有限,毕竟车规级供应链里还有英飞凌、安森美这些巨头能接盘。再说安世在荷兰的工厂贡献的税收和就业,对比中资几百亿的投资和技术布局,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说到底,安世的核心价值和风险早就和中企深度绑定了。从几百亿的收购成本,到产业链的协同投入,再到国产替代的技术依托,每一环都连着中企的真金白银。荷兰那边本就没有实打实的投入,自然谈不上什么损失。 当外界传出“安世可能要破产”的消息后,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西方公司又要垮一个了,但其实错了,安世现在是我们自己的公司,它垮了,受伤的可不是老外,而是我们中国投资者、股东、上下游企业,甚至是整个中国半导体供应链。 信源:中华网热点新闻《对中国下战书,荷兰也摊牌,明抢中企海外资产,出手比美国还狠》

0 阅读:79

评论列表

唐老鸭

唐老鸭

5
2025-10-24 10:13

所以……国家会让他破产吗?国家会让他成为打败西方科技封锁的重要环节之一!加油砥砺前行就是了……10年后我们再讨论科技封锁话题时……内容必定是我们如何封锁西方!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