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个叫叶依奎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回到大陆。下了飞机,他没回家,直奔组织,

扬扬妈妈 2025-10-24 00:28:27

1988年,一个叫叶依奎的老头哆哆嗦嗦地回到大陆。下了飞机,他没回家,直奔组织,当着所有人的面,他撕开自己棉袄的内衬,掏出一份发黄的名单,说:“我叫谢汉光,我回来了。 先掰扯清楚这俩名字——“叶依奎”是他用了40年的假身份,“谢汉光”才是刻在骨子里的真名!1948年他受组织委派去台湾潜伏,任务是联络当地地下党员、收集情报,可1949年后局势突变,不少同志被捕,他只能隐姓埋名,在台湾的山区里当农民、做零工,一躲就是40年,连老家的亲人都以为他早就不在人世了! 那棉袄内衬里藏的名单,可不是普通纸片!上面记着25位当年一同潜伏的同志姓名、联络方式,还有他们未完成的任务细节。为了保护这份名单,他换过十几次住处,夏天怕受潮就缝在贴身的布兜里,冬天冷得刺骨也不敢把棉袄洗太勤,就怕把名单泡坏。你想想,40年啊,多少个日夜他都得攥着这份“秘密”睡觉,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暴露了,这种煎熬不是一般人能扛住的! 他为啥非要在1988年回来?因为那年两岸终于开放了探亲,他已经68岁了,牙齿掉了大半,走路都得拄拐,可他知道自己再不回来,这份名单就可能永远烂在肚子里。为了凑够回国的路费,他在台湾的小工厂里帮人搬货,每天干12个小时,攒了整整一年才凑够钱。临出发前,他特意买了件新棉袄,把名单重新缝进内衬,还对着镜子练习说“我叫谢汉光”,就怕到了组织面前太激动说不出话——这份执念,全是为了给牺牲的同志一个交代! 当年接待他的同志回忆,谢汉光掏名单时手都在抖,不是害怕,是太激动了!名单上的25个人,有17位已经在台湾的白色恐怖中牺牲,剩下的8位要么失联,要么还在隐姓埋名。谢汉光一边指着名单上的名字,一边断断续续讲他们的故事:谁负责传递情报,谁为了保护同志跳楼牺牲,谁被捕后宁死不招……讲到动情处,这个68岁的老头哭得像个孩子,在场的人没一个不落泪的——这哪是名单啊,分明是一群烈士的生命清单! 有人可能会问,他在台湾隐姓埋名40年,为啥不干脆就当“叶依奎”过一辈子?你可别忘了,谢汉光当年去台湾前,曾对着党旗宣誓“只要活着,就绝不会放弃任务”。在台湾的那些年,他看到同志被捕,听到战友牺牲的消息,好几次都想冲出去,可他知道自己手里的名单更重要。有一次,台湾当局查户口,他差点被识破,躲在柴房里饿了三天三夜,啃着生红薯都没敢把名单扔了——这种对信仰的坚守,比金子还珍贵!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的家人。谢汉光走的时候,妻子刚怀上身孕,他没能看到孩子出生;等他1988年回来,儿子都已经40岁了,妻子也早在10年前去世。儿子第一次见到他时,根本不敢认——眼前这个又老又瘦、满口方言的老头,就是自己想念了一辈子的父亲?父子俩抱在一起哭了整整一个下午,谢汉光摸着儿子的头说“对不起,爸回来晚了”,这话里的愧疚,怕是这辈子都弥补不了了! 后来,组织根据谢汉光提供的名单,找到了8位失联同志的下落,还为17位牺牲的烈士追授了荣誉。谢汉光也终于恢复了身份,晚年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每天都会把那份复印的名单放在桌上,轻轻抚摸上面的名字。有人问他后不后悔这40年的苦日子,他说“不后悔,能把名单带回来,能让烈士们被记住,我这一辈子就没白活”——你听听,这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心里装的永远是信仰和同志,从不是自己的得失! 现在有些年轻人觉得“信仰”是个虚头巴脑的词,可看看谢汉光的故事就知道,信仰是能让人在黑暗里熬40年的光,是能让人用生命守护一份名单的力量。他用“叶依奎”的身份活了40年,却用“谢汉光”的名字坚守了一辈子信仰——这样的人,值得我们永远记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扬扬妈妈

扬扬妈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