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放出重磅消息,宣布欧盟准备在一些战略领域引入“欧洲制造”的公共采购标准,并且要下血本加大对汽车和电池这些命脉产业的扶持。这无疑是欧盟在“战略自主”道路上迈出的又一关键步。 这压根不是突然起意,早几年欧盟就喊战略自主,但一直没下真功夫。 直到美国搞通胀削减法案,明着给欧洲车企送补贴挖人,德国大众、宝马的高管都跑去美国考察建厂,欧盟才慌了神 —— 汽车产业可是欧洲的脸面,不光养活了上千万人,还占了欧盟制造业 GDP 的一大块,真被美国撬走,经济半条腿都得瘸。 更要命的是电池,现在电动车时代,电池就是 “汽车的心脏”,可欧盟之前八成以上的动力电池都得从中国、韩国买,去年电池价格一涨,欧洲车企的生产成本直接飙升,连奔驰电动车都差点断供,这才明白 “卡脖子” 的滋味有多难受。 所以这次冯德莱恩放的大招,全是冲着 “补短板” 来的。“欧洲制造” 的公共采购标准听着绕,其实就是政府花钱买东西时,优先挑欧洲本土造的 —— 小到基建用的零部件,大到新能源项目的设备,都得给自家企业留口子。 要知道欧盟的公共采购市场每年规模大得吓人,这相当于直接给欧洲车企、电池厂送了块稳定的 “大蛋糕”,帮它们扛住外部竞争的压力。 至于 “下血本扶持”,更是实打实的真金白银,听说不光要给电池厂补建厂成本,还要帮车企搞电动化转型,连充电网络都要一起砸钱建,就是怕慢了一步被彻底甩开。 这步棋确实是战略自主的关键招,之前欧盟搞芯片法案、能源自主,都像是单点发力,这次把采购和产业扶持绑在一起,等于给本土企业铺了条 “从订单到产能” 的活路。 可里头的坑也不少:欧盟二十多个国家心思就没真齐过,德国想保汽车巨头,法国想扶本土电池企业,南欧国家还怕花钱太多拖垮自己,到时候标准能不能统一、补贴能不能到位都是未知数。 更别说现在亚洲的电池厂已经占了全球大半产能,欧洲从零开始追,就算砸钱也得好几年,能不能追上还是个问号。 说到底,冯德莱恩这波操作是看懂了全球产业链的门道 —— 光靠喊口号没用,得拿真东西把自家产业托起来。 可战略自主从来不是关起门来自己玩,欧盟既想跟美国保持盟友关系,又不想被当棋子,还得跟亚洲企业拼竞争,这份平衡术可太难练了。 你们说,欧盟这篱笆能筑结实吗?还是到头来只赚了个吆喝?
欧盟打来电话,2小时提两个请求,稀土和安世,中方一个也没松口。2025
【33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