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3 13:57:49

美国人只要咬紧牙关,就可以把稀土提炼出来,正确吗?答案是肯定的。稀土技术不是很难,每个国家都可以从开采到提炼全过程做出来,为什么这些国家都没有去做呢?因为没有规模。   稀土那点技术门道,说穿了就是把矿石里的十七种元素分开提纯,算不上多高深的学问,各个国家只要肯花点功夫钻研,从挖矿到提炼的整套流程都能摸明白,但真正让他们望而却步的,就是没规模撑不起来。   美国的芒廷帕斯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这座探明储量430万吨、品位最高达15%的优质稀土矿,曾在80年代末供应全球90%以上的稀土需求,从开采到加工的全产业链一度完整且成熟。   可如今即便有政府大力扶持,2024年产出4.55万吨稀土精矿的它,自建冶炼线全年仅能产出1294吨镨钕氧化物,不足总产量的3%,剩下的绝大部分仍得运到中国加工。   不是美国企业不想自己炼,实在是单条冶炼线的投入和产出根本不成正比,MP Materials豪赌10亿美元新建厂房和设备,规划的年磁体产能也才1000吨,要到2026年底才能正式投产,这样的规模连自家矿山的原料都消化不了。   规模上不去,首当其冲的就是成本问题。中国企业早形成了“南重北轻”的双寡头格局,控制着全球92.3%的稀土冶炼分离产能,85%的开采指标和90%的国内冶炼产能都握在两大集团手里。   这种体量下,单吨加工成本能压到极低,反观美国企业,分离工艺还得依赖中国专利授权,单吨加工成本比中国高出30%-40%。   江西赣州一个年产2800吨混合稀土氧化物的项目,总投资就要1.8亿元,要是想建能匹配芒廷帕斯矿产量的冶炼厂,投资额得是这个数字的十几倍,没有持续的海量订单支撑,这笔钱投进去就是无底洞。   设备和产业链配套更受规模限制。稀土提炼离不开电解槽、高精度萃取机这些专用设备,中国早成了全球主要供应国,而美国的相关设备厂家早就集体断层,连芒廷帕斯矿重启都得用大量中国设备。   更关键的是稀土产业得形成“采矿-冶炼-永磁材料-终端应用”的完整链条才算真正落地,中国企业不仅能提炼氧化物,还能往下游延伸制造磁体,直接供应新能源汽车、军工等终端市场。   美国现在连冶炼环节都没撑起来,下游磁材制造刚起步,没有终端产业反哺,冶炼厂就算建起来也只能卖初级产品,利润薄得可怜,自然没人愿意扩大规模。   资源结构也让规模扩张难上加难。稀土分轻稀土和重稀土,军工等高端领域急需的重稀土,美国连有价值的矿藏都没有,更别提分离提炼能力。   就算能从加拿大、澳大利亚这些盟友手里拿到资源,跨洋运输的成本又得叠加在冶炼成本上,进一步削弱竞争力。   中国不仅自身有4400万吨储量,占全球近一半,还通过参股整合了缅甸、澳大利亚等海外资源,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优势,是小规模国家根本比不了的。   全球市场就这么大,中国企业已经靠着规模效应把价格和技术标准都立住了,其他国家再想进场分蛋糕,要么得接受更高的成本卖不动产品,要么就得砸钱亏本扩产,可没哪个企业愿意做这种赔本买卖。   美国政府从特朗普时期就开始扶持稀土产业,又是拨款又是推动政商合作,折腾了这么多年,本土冶炼能力还是没起来,说到底就是规模这道坎迈不过去。   没有足够大的产能消化原料、摊薄成本、支撑产业链,就算把技术图纸摆在面前,也只能看着别人做。

0 阅读:1
朝史暮今天下事

朝史暮今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