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声称,北京在这一轮冲突中很可能没有意料到美国的反击如此迅猛,这极可能导致贸易战全面失控。10月13日,德媒表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北京在贸易战中一直展现出精心算计、沉着冷静的形象,但是在最新一轮的中美交锋中,中国人却显露出了“宁死也要赢”的姿态。 这轮冲突从4月份就埋下了伏笔,美国哪是突然“反击”?分明是早有预谋地找茬,而且专挑中国高科技企业下狠手,不是加俩关税那么简单,直接就想卡脖子——2024年4月他们又升级了半导体出口管制,把更多中国企业列入黑名单,连先进芯片制造设备都不让卖了。这已经是2022年以来第三次加码了,明摆着要锁死中国高科技的发展路。 要说没预料到?那真是太小看中国了。 美国从2018年就开始搞贸易摩擦,对五千多亿美元中国商品加关税,这些年的套路咱早就摸透了。 就说半导体行业,美国2022年就禁售高端光刻机,中国当时就没坐以待毙,中芯国际立马扩产28纳米以上的成熟芯片产线,上海微电子闷头搞研发,2023年就造出了28纳米光刻机。 到2024年底,中国在全球成熟芯片市场的份额都快占到40%了,连美国情报机构都承认,制裁反倒帮中国成了成熟芯片领域的“霸主”。这哪是没准备?分明是早有后手。 德媒还说中国人显露出“宁死也要赢”的姿态,这更是误解。 咱从来不想主动打贸易战,但别人都打到家门口了,总不能伸着脖子挨揍吧?4月美国刚升级限制,中国就出手反制了:对美国商品加征34%关税,把11家美国实体列入不可靠清单,还对稀土实施出口管制。 稀土这东西可不是小事,美国的F-35战机、新能源车电机都离不了,中国掌控着全球90%的稀土加工产能,这招一出,纽约稀土期货当天就涨了12%,美国立马就改口说加税“不一定实施”了。这叫“宁死也要赢”吗?这叫被迫反击,而且反击得有理有据,打在对方的痛处上。 再说所谓的“贸易战全面失控”,纯粹是夸大其词。 10月份特朗普喊着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道指立马跳水千点,结果没几天美国财长就改口说“不一定实施”,华尔街都给这种套路起了外号叫“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 中方的应对始终有分寸,稀土管制明确说了“不是禁止出口”,合规申请就能批,既表明了态度,又给谈判留了余地。 反观美国,一会儿喊打喊杀,一会儿又认怂,自己都乱了阵脚,哪来的“失控”?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的盟友们都不跟着起哄了,10月中旬,瑞典、加拿大、法国的高官扎堆来中国访问,加拿大外长带着“特殊信件”来,马尼托巴省长直接呼吁取消对中国电动车的惩罚性关税,因为他们的油菜籽对华出口暴跌了76%,农场主快扛不住了。这就是“美国点火、盟友买单”,谁都不傻,没人愿意陪着美国耗。 中国这边呢,2024年中美贸易额都快到6883亿美元了,比1979年翻了两百多倍,这么深的利益捆绑,怎么可能说失控就失控? 咱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中国这么硬气,会不会影响生活?其实不用担心,中国的反制从来都是精准打击,不打民生领域,反而在自主创新上越走越顺。 除了芯片,人工智能领域也没落下,清华大学还研发出了更省电的存储器,不用再盯着英伟达的芯片了。这些突破不是靠“宁死也要赢”的蛮干,是靠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政策支持。 说到底,德媒的说法要么是没看清真相,要么是带着偏见。 美国才是贸易战的始作俑者,从加关税到卡科技,步步紧逼;中国始终是被动应对,既没被打懵,也没乱出牌,每一步反击都精准护住了自己的核心利益。 中美经贸的本质是互利共赢,2024年近6883亿美元的贸易额就是最好的证明。 美国要是真懂这个道理,就该放下制裁大棒回到谈判桌前,再这么折腾下去,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中国从来不怕打,但更想好好谈,可谈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不是一方压着另一方欺负。
美方进入谈判前,中国突然换女将,特朗普威胁特殊:将征155%关税。谁能想到,
【4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