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法国卢浮宫上演了一场堪比电影的盗窃案:4名蒙面劫匪用升降装置潜入博物馆,7分钟内抢走9件拿破仑时期的皇室珠宝,预估损失超7亿元人民币。这起震惊世界的案件还没等警方理清线索,国内二手平台闲鱼上就突然冒出大量“卢浮宫正品珠宝”的售卖链接,价格从99万到9999万元不等,甚至有商家标注“0元起拍”“包邮到家”,文案里还写着“95新,刚取货,低价急出”。 这些链接的荒诞程度远超想象。当记者私信商家询问货源时,有人用英语回复“im selling my goods, do you need my Chinese friend”(我在卖货,中国朋友你需要吗),有人直接甩出“盗亦有道,有点烫手”的暗语,甚至还有商家调侃“玩抽象”。更离谱的是,失窃名单中玛丽·路易丝皇后的祖母绿项链同款,竟被标价16元预售,号称11月发货。 面对这场闹剧,闲鱼客服的回应倒是干脆:“看到就举报,平台会核实处理。”客服解释,用户可直接在商品页面选择“禁限售商品”或“假货/盗版”类型举报,平台会在五个工作日内反馈结果。目前平台大数据也在多维度监测,但这场风波显然戳中了公众的敏感神经——卢浮宫被盗珠宝还没找着,二手平台倒先成了“销赃试验场”? 从法律层面看,这些链接的荒诞性背后藏着严肃问题。根据我国《文物保护法》,流散文物需通过合法途径回归,任何私下交易都涉嫌违法。而平台上的“天价珠宝”,要么是商家借热点炒作,要么是变相洗钱,甚至可能涉及跨国文物走私。巴黎德鲁奥拍卖行总裁早就泼过冷水:“这些珠宝名气太大,根本没法销赃。”可偏偏有人想借着“卢浮宫”三个字赚流量,哪怕被举报封号也在所不惜。 公众的愤怒更源于一种荒诞感:当法国总统马克龙痛斥这是“对文化遗产的严重侵犯”,当全球文物界为8件下落不明的珍宝揪心时,国内二手平台上却充斥着“玩梗式”售卖。这种黑色幽默般的对比,恰恰暴露了部分人对文化遗产的轻慢——文物不是流量密码,更不是可以随意消费的“热搜素材”。 不过话说回来,这场闹剧也给了我们一个提醒:当热点事件发生时,每个人都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底线的守护者。看到离谱的售卖链接,你会选择举报还是围观?遇到借热点炒作的商家,你会觉得“搞笑”还是“愤怒”?毕竟,守护文化遗产的尊严,有时候就从点击一次“举报”开始。 现在问题来了:你觉得这些闲鱼商家是在博眼球,还是真敢碰文物走私的红线?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不定你的观点能帮平台多揪出几个“玩抽象”的卖家呢! (案例来源:现代快报)
卢浮宫8件藏品失窃,名气大到难以销赃,卢浮宫:你卖不出去!窃贼:你操些闲心怀疑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