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下的“程序陷阱”。它企图把“刑事抢劫”包装成“经济纠纷”,把“赃物”当成“筹码”。 通俗点来讲,荷兰的意思就是:前几天我抢了你家1万元,现在你要报复我了,但是我要求你“不准打我”,我们坐下来谈,我退你5000元也行,还不满意的话我退回你9900元也行,但抢你这事就算翻篇了! 这场戏码在安世半导体风波里演得明明白白,荷兰的算盘打得噼啪响,可惜没算准中方的反制力度。 事情得从美国9月推出的“穿透规则”说起,荷兰立马跟风,搬出尘封71年的旧法律,以“供应链安全”为借口,直接冻结了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价值147亿元的资产。 不仅如此,还把中方管理层一股脑扫地出门,硬生生把股权塞给第三方托管,表面看是荷兰的自主决策,法院文件却戳破了窗户纸:这就是应美方要求的精准打压,本质就是一场光天化日的跨国资产掠夺。 要知道安世半导体可不是小作坊,2024年营收高达147.15亿元,净利润22.97亿元,在全球功率分立器件里排第三,中国市场更是常年稳居第一,这样的优质资产被强行染指,荷兰的心思昭然若揭。 荷兰本以为攥住股权就掌控了全局,却忘了安世全球70%的产能都压在中国东莞工厂,每天有2.5亿颗芯片从这里输往全球车企。 中方的反制来得又快又准,直接对安世中国公司的特定组件实施出口管制,瞬间掐断了它的全球供货通道。 这下荷兰才回过神,自己抢到的不过是个没了产能的空壳子,反而背上了巨额合同违约的风险,毕竟全球车企的订单可等不起。 更让荷兰坐不住的是稀土这张牌。它的支柱企业ASML生产光刻机的核心部件,离了中国主导的重稀土磁材根本玩不转,而中国握着全球70%的稀土精炼能力。 等相关出口进入特审流程,荷兰的技术优势瞬间被捏到了七寸。欧洲车企更是慌了神。 要知道40%的车规级芯片都依赖安世供应,断供持续下去停产是迟早的事,单德国汽车业一年就可能损失110亿欧元,这些车企的抗议声浪快把荷兰政府的门槛踏平了。 就在这焦头烂额的时候,荷兰突然抛出了谈判的橄榄枝,这哪是什么服软,分明是想靠谈判把非法行为洗白。 它不提自己违反国际经贸规则的掠夺本质,反而把话题往“双方利益平衡”上引,暗戳戳暗示可以松动部分限制,比如缩短ASML光刻机的审批时间,或者解冻安世的部分非核心资产,妄图用这些本就该归还的东西当筹码,换中方放弃追责。 这种操作跟抢了东西又拿出零头想私了没区别,只要中方接了谈判的茬,就等于默认这是场普通经济纠纷,之前的“抢劫”行为反而成了谈判桌上的“前置条件”。 荷兰这招其实早有影子,2023年3月它先把深紫外光刻机纳入出口管制,后来又扩到极紫外光刻机,2025年9月更过分,把限制范围拉到14纳米制程,还要求ASML每笔订单审批拉长到90天。 等到中方开始限制稀土等关键材料出口,ASML营收出现下滑,它又立刻换了副面孔要谈。说白了就是既想靠着技术霸权占便宜,又不想承担反制的后果,只能靠设“程序陷阱”来模糊是非。 现在的荷兰心里比谁都清楚,安世的产能离不开中国,ASML的零件供应也绕不开中国市场,真要是硬扛下去,受损的只会是自己的半导体产业和欧洲的汽车产业链。 但它偏不肯痛痛快快纠正错误,反而想靠谈判钻空子,用部分“退赃”换全身而退,顺便还能给美国一个交代,算盘打得未免太精。 只是这种把别人当傻子的套路,显然低估了中方维护自身权益的决心,想靠“程序陷阱”蒙混过关,恐怕没那么容易。
荷兰快撑不住了?很多人以为,它要求谈判是“服软”的信号。错了!真相是,这是荷兰设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10-22 15:54:5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