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学霸懵了!迅猛龙听不懂组会,周末无休还高速运转,读研这么卷? 复旦研究生“迅猛龙”的吐槽太戳人了!说自己听不懂同学开组会,还没准备好读研要周末无休、高速干活,同学却回“考前早该备好”,隔着屏幕都能瞅见她的无奈。 先说说这“听不懂组会”有多扎心。迅猛龙说,同学讨论专业术语跟说暗号似的,啥“变量控制”“数据建模”,她听得脑子发懵,想插句话都找不着机会,只能干坐着当背景板。 更让她扛不住的是读研的节奏。以前本科周末还能睡懒觉、约朋友玩,现在倒好,不光周末得泡实验室,还得赶论文、做项目,连吃饭都得扒拉两口就接着干,感觉像上了发条的钟。 她跟同学吐槽这事儿,同学却特淡定,说“考前就该知道读研这样”。还说自己早把专业书翻烂了,连导师可能提的问题都提前查了资料,言外之意是“你没准备好怪谁”,这对话听着都替她委屈。 其实这不是个例,我表弟在浙大读研,也跟我吐槽过。头回开组会,导师让他分析实验数据,他连软件都没摸熟,当场脸憋得通红,后来天天熬夜学,才慢慢跟上节奏,那阵子瘦了快十斤。 为啥会这样?主要是本科和读研的差距太大。本科是老师喂着学,考试前划重点就行;读研得自己找方向,还得跟得上团队节奏,没点提前准备,很容易被甩在后面,跟“断了线的风筝”似的。 但也不能全怪迅猛龙没准备。有些学校的研究生复试,光考理论知识,没提过实际科研节奏,学生哪能知道组会要聊啥、周末得加班?这就跟买东西没看说明书,拆开才知道不好用一样。 想避免“听不懂组会”,其实有招儿。一是考前多打听目标导师的研究方向,找相关论文看看,先混个脸熟;二是提前跟直系学姐学长取经,问问组会常聊啥、需要掌握啥技能,别瞎摸黑。 我表弟就是这么干的,复试完就找学姐要了近一年的组会记录,还下载了导师发表的论文,暑假没闲着,跟着网课学数据分析软件,开学后开组会,虽然不算顶尖,但至少能插上话,没那么慌。 还有些同学觉得“听不懂就听不懂,慢慢熬”,这可不行。组会是跟导师、同学交流的关键,老插不上话,导师会觉得你不用心,同学也会慢慢把你排除在团队之外,越熬越被动。 正确的做法是听不懂就问,别不好意思。可以会后找同组的同学请教,说“刚才那个术语我没太懂,你能再跟我说说不”,大多数人都愿意帮忙,毕竟团队协作也需要互相搭把手。 迅猛龙的烦恼,其实是很多研究生的缩影。读研本就不是轻松事儿,既有高智商的碰撞,也有节奏快的压力,但只要找对方法,提前准备、主动请教,慢慢就能跟上步伐,不用怕一开始的“懵”。 说到底,不管是读研还是干啥,“准备”和“主动”都很重要。别等问题来了才慌,提前多做一点,遇到不懂的别憋着,慢慢就能从“听不懂”变成“能参与”,甚至“能主导”,这才是成长的样子。 你身边有读研的朋友吗?他们有没有过听不懂组会的尴尬?评论区跟我唠唠,给还没读研的人提提醒!
武汉理工大学被称为“984.5大学”,有点过誉了,对学校也不是好事。首先地理位
【1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