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83岁的抗日名将范绍增在郑州去世,遗体遭到12个儿女的哄抢,导致无法下葬。直到44年后,活着的8个子女才终于统一意见将他葬在重庆。 范绍增这人,打小就是个“混不吝”。1894年生在四川大竹县,家里条件不错,可他偏不爱读书,就喜欢在茶馆听说书,学着梁山好汉的样子,跟人称兄道弟。13岁那年,他加入了当地最大的黑帮组织——袍哥会。 这可把他爷爷气坏了,觉得这孙子算是废了,要败坏门风。一怒之下,真叫人挖了个坑,要把范绍增给活埋了。你以为是吓唬?是真的拖到山坡上,要不是全家人跪下磕头求情,这事儿就真办了。可范绍增呢?被救下来,拍拍土,照样出去混。 这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在乱世里,反倒成了他的通行证。 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遍地是机会。范绍增拉起一帮兄弟,也成了不大不小的头目。他的“跳槽”履历,那叫一个精彩:先跟颜德基,再投王维舟,转去熊克武那儿,最后在杨森手下做到了师长。 今天你是我大哥,明天可能就是我刀下鬼,讲忠诚?太奢侈了。他的原则,就是谁给的利益大,谁能让他活得好,他就跟谁干。 1931年,刘文辉派人找他,桌上码着50万白花花的银元,就一个要求:你保持中立,别帮刘湘打我。范绍增满口答应,把钱收了。扭头第二天,他就带着这50万银元去找了刘湘。 他把别人收买他的钱,当成了自己的投名状。刘湘一看,这兄弟能处啊,够“义气”,当即让他拿着钱去上海“避风头”,实际上是让他去拓展人脉。范绍增到了上海,拿着这笔钱结交青帮的杜月笙,靠着这条线,做起了军火和鸦片的生意,赚来的钱源源不断送回四川,充当刘湘的军费。 如果范绍增只是个会钻营的军阀,那今天的故事也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他骨子里,还真有几分血性。 抗日战争爆发,他倾家荡产,自己招兵买马,组建了第88军出川抗日。蒋介石只给了他一个军长的空头衔,一分钱军费不给,一杆枪不发。范绍增硬是靠着自己的家底和袍哥的人脉,把队伍拉了起来。 1942年5月28日,浙江兰溪。这一天,足以让范绍增名垂青史。 他的部队在这里设下埋伏,一颗地雷,直接把日军第15师团长酒井直次中将的座驾给掀上了天。这个酒井直次,是日本陆军建军以来,第一个在战场上阵亡的在职师团长,这在当时是轰动性的大新闻。第二天,范绍增的部队再接再厉,又重伤了日军一名少将旅团长。 两天之内,一死一伤两名日军高级将领,这战绩,在整个抗战期间都凤毛麟角。 按理说,立了这么大的功,总得重奖吧?蒋介石的“奖励”很快就来了:一纸调令,任命范绍增为第十集团军副总司令。听着是升官了,从军长到副总司令。实际上,是把他兵权给夺了。副总司令,就是个没兵可带的虚职。 这招叫“明升暗降”。为什么?因为范绍增是川军,是地方派系,不是老蒋的黄埔嫡系。你打了胜仗,威望高了,他就得防着你。这套玩法,范绍增看得透透的。他一气之下,直接回了重庆,从此再未踏足前线。 回到重庆的范绍增,过起了半隐居的生活。他最出名的,除了战功,就是他的私生活了。 他在重庆建了一座极其奢华的公馆,人称“范庄”。庄园里不仅有洋楼舞厅,还有游泳池、网球场,甚至养着狮子、老虎当宠物。而这座豪宅里,住着他前前后后娶的四十多个姨太太。其中最出名的,是当时的“中国美人鱼”、奥运游泳名将杨秀琼。 解放后,新中国实行一夫一妻制。范绍增主动遣散了大部分姨太太,给了遣散费,只留下一位夫人陪伴,自己也上交了所有财产,在河南当了个体委副主任,安度晚年。 问题就出在这。他一生风流,子女众多,有名有姓的就有12个。 1977年,范绍增在郑州去世。子女们从全国各地赶来,关于安葬地点的争论,就此拉开序幕。 一派主张:回四川大竹老家。 这是他的根,讲究落叶归根。 一派主张:葬在重庆。 这是他最辉煌的地方,“范庄”在此,功业在此。 还有一派主张:就地安葬在郑州。 他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多年,晚年由这边的子女照顾送终。 三方谁也说服不了谁,谁也不肯让步。墓地安在哪里,就意味着哪一房的后人将来祭拜更方便,在家族中的地位也更“正统”。 这场拉锯战,一拖就是几十年。范绍增的遗体,就这么一直存放在郑州的殡仪馆。 直到2019年,事情才有了转机。范绍增的儿子范秋生,和重庆一家名为“龙赢”的殡葬公司签了个协议。公司免费提供一块20平米的墓地,修建纪念墓,所有费用全包。作为交换,范秋生授权公司无偿使用范绍增的肖像和生平事迹,进行商业宣传。 这下又炸了锅。其他几个子女把范秋生和这家公司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范秋生无权单独决定,而且这是利用父亲的名气搞商业开发。 官司打了好几年,法院最终驳回了诉讼,认为范秋生对骨灰实际管理了40多年,有权做出决定。 有了法律的支持,再加上子女们也都年事已高,这场长达44年的纷争,才终于走到了尽头。活着的8个兄弟姐妹,最终达成了一致。 2021年3月31日,重庆福果山生命纪念园,范绍增和他的夫人叶绍芳,终于入土为安。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3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