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7年,唐玄宗喝的酩酊大醉,忽然扯住身边侍女,念叨:贵妃,我好想你啊!把侍

蕊蕊聊过去 2025-10-21 16:55:28

公元757年,唐玄宗喝的酩酊大醉,忽然扯住身边侍女,念叨:贵妃,我好想你啊!把侍女吓的脸色发白,刚想挣扎唐玄宗就昏睡过去。奇怪的是,次日唐玄宗身边一位宦官,悄悄离开了皇宫,没多久,他带回来一件东西,让唐玄宗泪流满面!宦官为何悄悄出宫?他带回来什么,让唐玄宗哭泣不已? 大唐盛世转眼成空,安史之乱如狂风卷地,卷走无数家国梦想。756年马嵬坡一别,杨贵妃香消玉殒,玄宗西逃蜀中,心头那份牵挂却如影随形。两年后,他重返长安,酒醒时分,总有旧梦缠身。一宦官悄然出宫,带回一物,泪湿龙袍。这香囊背后,藏着多少大唐的烟云往事?它又如何穿越千年,诉说一段帝妃情深? 755年冬天,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借口讨伐杨国忠,率十五万大军直扑洛阳。短短一个月,洛阳陷落,他自立大燕政权。次年春天,叛军兵临潼关,长安城人心惶惶。唐玄宗李隆基仓皇出逃,銮驾西行,途经马嵬驿,禁军哗变,高喊要杀杨贵妃。玄宗无奈,只得赐死爱妃,就地草葬于坡下。队伍继续奔蜀,蜀道难行,沿途关隘重重,玄宗在成都暂驻,太子李亨已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自称肃宗。玄宗让出帝位,做起太上皇。   局势渐稳,757年春天,玄宗启程东归。三月抵达长安,城池虽已收复两京,可朱雀大街满目疮痍,宫殿残破,百姓流离。肃宗忙于战事,玄宗虽退居上阳宫,仍遥控朝政,处理积压文书。表面风平浪静,私下里,他对杨贵妃的思念却日渐加深。旧唐书记载,玄宗每日饮酒度日,宫中酒宴不断,宦官侍从小心翼翼。杨氏家族遭贬,杨贵妃寝宫尘封,那段华清池边的欢歌笑语,只剩空荡荡的回音。 至德二年深秋,长安宫中一晚小宴,唐玄宗饮酒过多,神志模糊。他忽然抓住身边侍女,口中喃喃呼唤贵妃之名。那侍女脸色煞白,惊恐中想挣脱,却见玄宗已醉倒过去,鼾声响起。宦官高力士上前安置,将他扶回寝殿。高力士侍奉玄宗多年,眼见陛下如此,忆起杨贵妃生前对下人的宽厚,便生一念。他决定私下出宫,去马嵬坡改葬贵妃遗体,以慰陛下心愿。 次日清晨,高力士换上便服,从宫侧门溜出,直奔马嵬。那路程两百余里,官道尘土飞扬,他昼夜赶路。抵达坡地,只见荒草丛生,旧冢低矮无碑。挖开土层,棺木已朽,内中尸骨尽化尘土,唯剩一枚银质香囊,链条缠绕,表面镂空雕花,隐隐透出余香。高力士心知无从再寻其他,只将香囊收入怀中,填土掩冢,策马回京。数日后,他跪呈木盒,唐玄宗掀开一看,正是那枚香囊。熟悉的沉香味扑鼻而来,玄宗睹物思人,泪如雨下。旧唐书云:“肌肤已坏,唯香囊仍在。”这物虽小,却勾起帝妃旧情,华清池对弈、温泉共浴的日子历历在目。 这香囊可不是寻常布囊,而是唐代金银铸造的熏香器。唐人爱香,源于先秦草木洁净空气的习俗。汉魏时,香囊渐成定情信物,曹植诗中多有提及。唐开元天宝,丝路畅通,域外香料如沉香、龙脑源源而来。宫廷熏香奢华,金银香囊流行,内设陀螺仪结构,系于袖口,摇曳不洒。葡萄花鸟纹饰寓意丰饶吉祥,工匠用錾刻、鎏金、镂空工艺,精妙绝伦。苍术等药材入内,既芬芳身心,又除秽净化空气。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即有熏衣香方,唐人见面,常有袖中暗香浮动。   后世诗人张祜《太真香囊子》叹道:“蹙金妃子小花囊,香欺麝兰欺石蒓。”虽是传说,却流传千古。白居易《长恨歌》也写道:“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些诗词,映照大唐情深,也折射文化底蕴。香囊不腐之谜,埋在潮湿地下两年多,却完好无损,正因银质耐久。 1970年10月,西安南郊何家村基建时,出土三处唐代窖藏,两瓮一罐,藏金银器千余件。专家从中发现一枚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直径4.6厘米,链长7.5厘米,外镂葡萄藤蔓鸟雀,内金香盂精致,与传说中杨贵妃香囊形制吻合。虽非本人之物,却证实唐代此类器具的流行。法门寺地宫1987年出土同类,进一步佐证。陕西历史博物馆收藏此囊,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它见证丝路交流,唐朝开放包容,也提醒我们,中华文物是民族根脉。 何家村窖藏主人至今成谜,或为避乱埋藏,或为贵族私宝。无论如何,这些遗物拉近我们与大唐的距离。安史之乱虽重创国力,却催生杜甫李白等诗仙,铸就文化高峰。唐玄宗晚年虽悔不当初,但大唐精神永存。今天,我们重温这段历史,不是缅怀帝妃私情,而是从中汲取家国情怀。乱世中,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交织,教人懂得珍惜和平。 香文化由此延续,宋代兴香道,苏轼痴迷焚香,洪刍《香谱》奠基。至今,茶香书韵中,唐风犹在。我们中国人,讲究传承文脉,这银香囊就是一枚种子,种下文化自信。安史之乱后,唐朝虽弱,却留宝贵遗产,激励后世砥砺前行。  

0 阅读:154
蕊蕊聊过去

蕊蕊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