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老蒋请王耀武吃饭,宋美龄亲自下厨做了山东菜,吃完饭后,王耀武却对妻子说:“赶紧离开济南,记住,别去台湾!” 1959 年秋,北京某胡同的寓所里,王耀武打开了一只旧皮箱。 皮箱里没有贵重物品,只有一本泛黄的记事本和一张皱巴巴的菜单。 菜单是 1948 年南京总统府邸家宴的,边缘还留着他用铅笔写的 “死局” 二字。 他指尖抚过这两个字,想起七年前那场改变全家命运的宴席。 那时的他,还不知道这顿饭会让自己与家人走上截然不同的路。 1962 年,王耀武在北京接待了一位特殊访客。 访客是他当年的副官,带来了女儿王鲁云在香港的消息。 副官说郑宜兰已带着子女定居中美洲,生活不算富裕但安稳。 王耀武沉默许久,只让副官带回去一张自己的近照。 照片背面,他写了 “保重” 二字,字迹比当年在济南时颤抖许多。 1948 年 9 月,南京总统府邸的家宴上,宋美龄端上了一道糖醋鱼。 蒋介石拿起红酒瓶,亲自给王耀武的酒杯倒满酒。 王耀武起身道谢时,注意到蒋介石眼神里的异样。 席间蒋介石只字不提济南防务,只反复说 “山东不能丢”。 他心里清楚,这顿饭是要自己效仿张灵甫,死守济南。 1947 年 2 月,莱芜战役的消息传到济南时,王耀武正在看作战地图。 参谋慌张地汇报,李仙洲部五万余人被解放军包围,已全军覆没。 王耀武猛地拍了桌子,说出了那句后来流传甚广的话。 “五万头猪三天也抓不完,他们怎么就这么快被全歼了!” 说完他瘫坐在椅子上,知道国民党在山东的优势已不复存在。 1946 年初,王耀武抵达济南后,第一件事就是拜访刘子衡。 刘子衡仍是一身布衣,见到他就劝:“你不该来,内战非正义之战。” 王耀武叹着气说,蒋介石亲自到医院请他,实在无法推辞。 刘子衡摇了摇头,叮嘱他若遇危急,务必先顾家人。 这句叮嘱,后来成了他安排家人赴港的重要原因。 1948 年 9 月 19 日,济南外围阵地失守的消息传到指挥部。 守将吴化文率部投诚,机场也被解放军占领,物资空投成了泡影。 王耀武召集部下,宣布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 他下令释放所有在押的共产党员和战俘,还发放路费让他们离开。 部下不解,他只说:“此战不同于抗日,不必为党国白白送命。” 1948 年 9 月底,寿光县的一个小饭馆里,王耀武正准备吃饭。 他化装成商人,计划从这里逃往青岛,再转道离开大陆。 可他掏出的高档卫生纸,引起了店家的注意。 店家觉得一个普通商人不会用这么好的纸,悄悄报了信。 很快,前来排查的人员认出了他,王耀武被俘。 1949 年初,香港的一间小公寓里,郑宜兰看着报纸发呆。 报纸上刊登了王耀武被俘的消息,还有他发表的起义声明。 她想起丈夫离开南京前的叮嘱,立即带着子女准备赴港。 可途经上海时,因局势混乱滞留了半个多月。 最后在副官的帮助下,才勉强登上了去香港的船。 1950 年,香港的郑宜兰遇到了一个自称 “能营救王耀武” 的人。 对方说需要一大笔钱打通关系,才能让王耀武获释。 郑宜兰信以为真,拿出了家里仅有的积蓄。 可钱交出去后,那个人就消失了,再也联系不上。 这次被骗,让本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 1965 年,王鲁云从香港来到北京,见到了多年未见的父亲。 此时的王耀武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精神状态尚可。 父女俩聊了很多,王鲁云把家人在中美洲的生活一一告知。 相聚的时间只有短短一个月,分别时两人都红了眼眶。 王鲁云没想到,这竟是她与父亲最后的见面。 1968 年,王耀武在北京病逝,享年 64 岁。 临终前,他手里还攥着那张女儿带回来的家庭照片。 照片上,郑宜兰和子女们站在中美洲的一座房子前,笑容灿烂。 他没能等到与家人团聚的那一天,只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葬礼办得很简单,只有少数亲友和当年的部下参加。 如今,王耀武的后人大多定居在海外,生活安稳。 王鲁云在香港事业有成,她的四个女儿也各有发展。 有人从事商业,有人投身教育,都过着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他们很少提及祖辈的过往,只在家族聚会时偶尔谈起。 王耀武当年安排家人赴港的决定,终究为后人留下了一条安稳的路。 主要信源:解放军出版社——《王耀武传》,2005年版; 人民文学出版社——《宋美龄与蒋介石家宴回忆录》;共青团中央——卫生纸背后的近代中国,从王耀武被俘说起……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3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