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今天官方所发布的一条官员任免的消息,极大地暴露出来了不少海外华人和国际媒体的非专业性,以及他们在解读中国问题时的一厢情愿和知识缺乏。 这一次任免通知当中,最受外界关注的是“免去李成钢的常驻世界贸易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兼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副代表职务”。 几乎所有的海外中英文主流媒体,包括意见领袖都转发了这条消息,但绝大多数都错误理解,甚至曲解了这条消息。 在他们的解读当中,正是因为美国财长贝森特前几天批评了李代表,所以导致中方快速做出反应,作出了免职决定。 因此,在他们看来,这是中方示弱和主动让步的一个决定。 但这种想法完全就是对中国的体系缺乏了解。 首先,李成钢的免职是中国行政体系的正常轮换,根据中国法律规定,驻外大使等职务实行任期制,通常为四年左右。 李成钢自2021年2月接任常驻世贸组织代表以来,已任职四年零八个月,远超常规任期。 这种“超长待机”恰恰体现了中国对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视——他不仅补全了前任未完成的任期,更在WTO改革、应对贸易摩擦等关键领域积累了不可替代的经验。 而此次新任命的李詠箑,同样拥有20年以上WTO法律事务经验,曾主导中国诉欧盟紧固件反倾销案等标志性案件,其专业能力足以无缝衔接。 其次,李成钢的职务变动是晋升而非贬谪,早在2025年4月,他就已升任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正部长级)兼党组副书记,成为仅次于部长的“二把手”。 这一职务调整的政治信号十分明确:中国正将最精锐的法律人才集中到中美贸易谈判的主战场。 值得注意的是,李成钢的新职是在今年3月中美贸易摩擦升级前就已敲定,根本不存在“因贝森特批评临时换人”的可能。 就在海外媒体炒作“免职”的同时,李成钢正以正部长级身份率团出席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东亚峰会贸易部长会议,与贝森特当面交锋。 这种“打脸式”的事实,彻底戳破了西方舆论编织的谎言。 海外媒体将正常的行政流程解读为“危机应对”,本质上是用西方选举政治的思维套用到中国的集中统一领导体制上,其逻辑起点就是错误的。 美方之所以恼羞成怒,恰恰是因为这位法律专家用WTO规则将其单边主义措施批得体无完肤。 这种“稳坐钓鱼台”的战略自信,岂是那些习惯于“故事化解读”的西方舆论所能理解的?
卢比奥:美国彻底衰落的代表美国国务卿卢比奥,最新言论:本周五中美将开始新一轮贸易谈判,中国手上的筹码
【30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