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的一天,19岁少女被祖公公叫进卧房托付重事,自此以后守寡84年,活到了

夏目君 2025-10-20 19:07:19

1925年的一天,19岁少女被祖公公叫进卧房托付重事,自此以后守寡84年,活到了102岁! 1951年的一天,刚刚成立的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颁奖典礼,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的诸多要员都出席了这场典礼。 典礼因此吸引了无数民众的注意,令大家感到惊讶的是,这场典礼的主角是一位守寡多年的老妇人,她的名字叫潘达于。 就在不久前,潘达于将自己家中珍藏多年的国宝捐给了国家,她的举动在上海引起了轰动。人们对她的义举感到由衷地敬佩。 而在过去几十年间,这位伟大的女性竭尽全力守护着这些国宝,这段传奇的经历也与这些国宝一起被世人铭记。 潘达于本姓丁,她来自江苏苏州一个宦官家庭。1923年,18岁的丁达于嫁到了潘家,潘家是苏州当地的名门望族。可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她刚刚过门三个月,丈夫潘承镜就过世了。 年轻的丁达于就这样成为寡妇,到了1925年,她的祖公公潘祖年因病去世。在潘祖年临终前,他特意叫19岁的丁达于来到自己的房中,向她交代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原来,潘家多年以来收藏了大量的金石字画以及文玩宝具,潘家先祖数代在朝做官,其中潘祖荫更是成为朝中大员,还保举过左宗棠。 他与兄弟潘祖年都酷爱收藏金石字画,经过他们的不断搜集,潘家不但拥有宋元明清数朝诸多金石字画,还有大克鼎、大盂鼎等诸多青铜器。因此,潘祖年去世前一直想找一个合适的人,替他们守护家中的这些藏品。 19岁的丁达于接过了这个重任,之后她也改名为潘达于,与婆婆一起主持家中的事务。潘祖年去世后,潘家也逐渐衰落,家中众多的藏品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有一次,就有一位美国商人专程赶来,要用600两黄金外加一幢洋房交换潘家收藏的宝鼎。面对这巨大的财富,潘达于果断拒绝,之后又有许多人想要购买潘家的藏品。 面对种种诱惑,潘达于没有动摇,可近代中国战乱不断,地方的局势也非常复杂。尽管潘达于竭尽全力守护藏品,家中还是有一些青铜器被盗。 抗战全面爆发后,潘达于的婆婆也病逝了,家里的担子全都落到了她的肩上。后来,为了躲避战火,潘达于一面带着家人撤离,一面想办法保护家中藏品。 她将大克鼎、大盂鼎等大件青铜器秘密埋在地下,又将家里的书画古籍等藏品装了三十多箱,全部秘密隐藏了起来。 潘达于也清楚,以潘家现在的力量,无法守护所有的藏品。她便专门摄制了380块家藏青铜器的玻璃底片,即便器物丢失被毁,也能给后人留下第一手的宝物资料。 当时,日军在中国各地烧杀抢掠,日本人十分了解中国古文化的底蕴,于是针对中国的文物展开了系统性的掠夺。苏州的日军得知了潘家的事情后,立即派人到潘家搜查,好在潘达于提前做了准备,日军并没有发现那些被她秘密隐藏的宝物。 不甘心的日军前后7次搜查潘家,潘达于和家人想尽一切办法与敌人周旋。虽然最后她守住了大克鼎、大盂鼎这些重要的藏品,但日军还是抢走了潘家大量的藏品典籍。潘达于对此感到无比心痛,可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期,她为了守护藏品已经尽力了。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下各地民不聊生,国民党的军队也经常劫掠地方,这也导致潘家的藏品又流失了许多。潘达于和家人只能四处想办法,将家中剩余的藏品保护好,就这样经过了多年的战乱,潘家原本的藏品许多都已经流失。 幸好潘达于靠着自己的才智,成功将藏品中的精华都保护了下来。新中国成立之后,潘达于终于等来了期待已久的和平。 此时,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潘达于也意识到自己和家人已经没有足够的能力一直守护家中的这些藏品了。于是,她与姐姐丁燮柔商议之后,决定将家中的藏品捐给国家。 很快,潘达于将大盂鼎和大克鼎等重要文物捐给了国家。之后,她又将家中的文物字画分批捐给了国家,到了1959年,潘达于已经将数百件宋元明清的字画捐给了国家。在她捐赠的诸多藏品中,大盂鼎和大克鼎无疑是最为重要的。 这两件青铜器来自周朝,直到今天依旧是中国的国宝级文物,它们能够一直流传至今,全靠潘达于的守护。捐赠完家中的藏品后,潘达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晚年的她经常会到上海的博物馆观看自己捐赠的藏品。 国人也都记住了这位传奇女子,在她19岁接过这项重要使命后,她守了84年的寡,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用在保护家中文物的事情上。2007年8月,潘达于在上海病逝,享年102岁。

0 阅读:1
夏目君

夏目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