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开始慌啦!美国把对中国的关税从145%降下来了,结果却发现中国客户没了,根本就没回来,可把美媒给愁坏了,都纳闷中国客户跑哪儿去了呢?而美国还在大量补货呢! 这是因为中国客户早就扎根了更靠谱的新市场,压根没必要回头。美国加关税那几年,中国企业没等着挨宰,转头就扎进了RCEP。 可能有人不懂RCEP是啥,说白了就是这些国家凑一块儿签了个互助协议,互相卖东西关税一降再降,手续还特别简单,等于给做生意的开了条"绿色通道"。 就拿关税来说,RCEP里90%以上的商品都在逐步变成零关税,这可不是小恩小惠。 宁波有家做服装出口的企业,以前给韩国发货,一件反光背心要交13%的税,现在走RCEP渠道,税率直接砍半降到6.5%,光这一项就能多赚不少钱。 青岛海关那边更实在,今年前四个月就给企业减了34.3亿元的税款,出口的商品凭着RCEP证书,543亿元的货值都享受到了优惠,你说美国现在降那点税,跟RCEP的常年优惠比,还有啥吸引力? 更关键的是手续太省心了,以前做外贸,光原产地证书就得跑断腿,还得担心过期作废,现在完全不一样了。 企业在网上就能查自己的商品能享多少优惠,海关和贸促会都能办证书,甚至高级点的企业自己就能开证明,根本不用来回跑衙门。 最让人惊喜的是通关速度,云南的鲜花出口到新加坡,以前折腾一天多,现在最快2小时就能办完所有手续,花到客户手里还是水灵的。 厦门那边出口鲜切花到新加坡,以前得等十几个小时,现在RCEP规定易腐产品6小时内必须通关,生意做得顺风顺水。 反观美国,海关的规矩模糊不清,连"美国成分"怎么界定都没个准谱,企业申报的时候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踩坑被罚,谁愿意遭这份罪? 美国可能到现在都没明白,中国企业不是不想做它的生意,是实在信不过它了,这几年美国的政策变得比翻书还快,昨天加税今天减税,说话跟闹着玩似的,在生意人眼里这就是信用破产。 广州有家纺织企业,以前专做美国生意,被关税折腾得够呛,后来干脆转头做国内市场,老板说得特别实在:"就算美国关税降了,谁知道明天会不会又加回来?这种风险咱冒不起"。 这话道出了多少中国商家的心声,做生意最看重安稳,美国给不了这份安稳,自然留不住客户。 再说了,RCEP不只是卖货方便,还能帮企业把产业链搭得更稳,现在很多中国企业把生产环节拆开,国内做高附加值的核心部件,把组装环节放到东南亚国家,这样一来,整个产品的"区域价值成分"够了,不仅能享受到RCEP的关税优惠,还能避开各种贸易壁垒。 比如生产电子产品,国内造芯片和屏幕,东南亚组装整机,再卖到日韩澳新,整个流程顺风顺水,根本不用依赖美国市场。这种布局一旦成型,哪能说改就改? 美国现在才想着降关税,纯属马后炮,今年前两个月,中美贸易额也就增长了2.4%,出口只涨了2.3%,跟RCEP区域里动辄百分之十几、几十的增长根本没法比。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还在大量补货,估计是以为中国企业会像以前一样,闻着利润就回来,殊不知中国商家早就在RCEP赚得盆满钵满了。 就像青岛海关的数据,光出口享惠的货值就有543亿元,这些生意以前可能有一部分是做给美国的,现在全转到RCEP国家了。 说到底,这事儿怨不得别人,全是美国自己作的,它以为靠关税就能卡住中国企业的脖子,没想到反而倒逼中国企业找到了更广阔的天地。 RCEP这15个国家的市场多大啊,人口多需求也旺,还讲规矩守信用,比美国的反复无常靠谱百倍。 现在中国企业在RCEP的圈子里吃得开、睡得香,供应链稳了,利润也有了,谁还愿意回头看美国一眼? 美国要是真明白过来,就该知道做生意得讲诚信,得给商家安稳的环境,而不是动不动就拿关税当武器。 现在中国客户没回来,只是个开始,要是还抱着老想法不改,以后只会越来越被动。 毕竟市场有的是选择,中国企业早就不是只能靠美国吃饭的年代了,靠谱的新市场多的是,压根没必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听到做外贸的朋友说,即使特朗普从现在开始,把所有对中国加征的关税全部取消,中国外
【11评论】【2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