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下了盖头。康熙当场愣住,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不停歇。 1675 年冬,巩华城祭奠殿内,烛火被寒风刮得摇曳。 康熙盯着赫舍里的灵位,贴身太监捧着太子册宝站在旁。 突然,太监手一抖,册宝滑落,“胤礽” 二字沾了泥土。 康熙快步上前蹲下身,指尖轻轻擦拭泥土,动作格外轻柔。 恍惚间,他想起 1665 年洞房里,她自掀盖头时清亮的眼神。 1666 年春,坤宁宫蚕祭仪式上,赫舍里身着祭服。 按祖制,皇后需主持蚕祭,她提前三个月就开始学习流程。 采桑时,她指尖被桑叶边缘划破,却没停下,继续教导宫嫔。 仪式结束后,康熙来看她,见她手指缠着纱布,皱眉道:“下次让宫人代劳。” 她却笑着摇头:“皇后亲蚕,是为天下女子做表率,怎能偷懒?” 1668 年夏,御书房内,康熙对着奏折皱紧眉头。 鳌拜刚强行更换了三位地方官员,根本不把皇权放在眼里。 赫舍里端着冰镇莲子羹走进来,轻声说:“祖父托人带信,说可借选秀安插眼线。” 她把信纸递过去,上面是索尼手写的计策,标注着关键步骤。 康熙看着信,又看向她,突然觉得这个妻子,不只是政治伙伴。 同年秋,康熙命造办处定制 “合卺杯”,杯身刻着两人的名字。工匠送来样品时,他特意叮嘱:“杯耳要做成龙凤相缠的样式,再嵌两颗东珠。” 合卺杯制成那天,他拿着去坤宁宫,赫舍里正陪着宫娥做针线。 “往后每年大婚纪念日,咱们都用这个杯子饮酒。” 他把杯子递到她手里。 她捧着杯子,指尖摩挲着杯身的字迹,眼眶微微发红。 1670 年春,坤宁宫窗外的海棠开得正好。 赫舍里挺着孕肚,坐在窗边翻看《女诫》,康熙凑过来帮她翻页。 “要是生个女儿,就教她读书;生个儿子,就教他骑马。” 她轻声说。 康熙握着她的手放在孕肚上,感受胎动:“不管男女,都是朕的珍宝。”两个月后,承祜出生,他连夜写下《诞子诏》,昭告天下。 1672 年冬,承祜突发天花,太医院院使跪在地上请罪。 赫舍里守在病榻前,三天三夜没合眼,头发都熬白了几缕。 孩子夭折那天,她抱着冰冷的小身体,哭得几乎晕厥。 康熙赶来时,见她蜷缩在床边,像只受伤的小兽,心里揪得疼。 他走上前抱住她,第一次在她面前红了眼眶:“我们还会有孩子的,别垮了。” 1673 年秋,赫舍里再次怀孕,身体却比上次虚弱很多。 太医建议她减少操劳,可她仍坚持打理后宫。 有次内务府送来的绸缎质量不佳,她亲自去库房查验,查出有人克扣银两。 处理完这事,她累得晕倒,康熙得知后,当即撤了内务府总管的职。 他守在病床前,语气带着责备:“你要是出事,朕和孩子怎么办?” 1674 年夏,坤宁宫产房外,康熙来回踱步。 宫女每隔一刻钟就来报一次信,从 “皇后疼得厉害” 到 “胎位有些偏”。 他攥紧拳头,指甲嵌进掌心,却浑然不觉。 终于,婴儿的哭声传来,他刚要推门,就听见太医喊:“皇后大出血!” 他冲进去时,赫舍里正看着婴儿,见他来,虚弱地说:“照顾好胤礽……” 1675 年,康熙不顾大臣反对,坚持立胤礽为太子。 册立大典前,他亲自去巩华城,把这个消息告诉赫舍里。 “你放心,朕会亲自教他,让他成为合格的储君。” 他对着灵位轻声说。 风卷起纸钱,落在他的龙袍上,像是她在回应。 从巩华城回来后,他命人把赫舍里的遗物整理好,放在自己的寝宫旁。 1680 年,康熙南巡时,特意绕道赫舍里的家乡。 他站在赫舍里府的老宅前,想起她曾说 “小时候常在这里爬树”。 当地官员送来她儿时的玩具,是个木雕的小兔子,边角已磨损。 他把兔子揣在怀里,后来每次去巩华城,都会带着这个玩具。 夜里批阅奏折累了,他就拿出兔子,想起她生前的笑容。 2024 年如今,故宫博物院的 “合卺杯” 与太子册宝,在专题展中展出。 展柜旁的说明牌上,写着 “康熙为赫舍里皇后定制,见证帝后深情”。 木雕小兔子作为珍贵文物,被妥善保存在库房,偶尔展出。 历史学家研究这段历史时,总会提到赫舍里不仅是政治助力,更是康熙的精神支撑。 每年都有游客在展柜前驻足,听讲解员讲述这段始于政治、终于深情的皇室婚姻。 红墙内的故事虽已过去三百多年,却仍在文物中,传递着跨越时光的温柔。 主要信源:(《大清圣祖仁皇帝实录》)
1665年,康熙娶了年仅12岁的赫舍里氏。不料,洞房时已经等不及的赫舍里氏自己扯
悠然话史
2025-10-20 11:36:2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