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这段话说的太好了: “从未加入,从未背叛! 是现在的党国,忘记了天下为公!” 这话不是凭空说的,是 1950 年他被毛人凤提审时,面对 “你是何时加入的中国共产党?” 这个带着逼问的问题,笑着说出来的。 毛人凤当时是什么身份?国民党保密局局长,手里攥着无数人的生死。 那时候的台湾刚经历 “白色恐怖”,但凡被贴上 “通共” 标签的,基本没什么好下场。 可吴石没顺着这个台阶下,他反而把话挑明了 —— 我没加入过中共,更没背叛过 “党国”。 我效忠的,是中山先生喊着 “天下为公” 建立的党国,是那些为了推翻帝制、搞共和,前赴后继流血的仁人志士守护的党国,是北伐时期能团结一心、所向披靡的党国。 这话里的 “区别”,可不是咬文嚼字。得先搞明白,吴石是什么人?他不是刚入行的小兵,是正儿八经的 “老国民党”。 早年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后来还去日本陆军大学深造,论军事素养,在当时的国民党军里能排上号。 抗战那几年,他官至国防部参谋次长,中将军衔,手里管过不少重要的作战计划。 那时候的他,是真的为了打日本、保国家拼命,跟着部队在前线跑,连家里人都顾不上。他心里的 “党国”,就是能扛起民族大义的样子。 可后来呢?情况慢慢变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没想着赶紧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反而忙着争地盘、搞内斗。 官场里贪腐成风,军官们忙着捞好处,跟北伐时期那种 “为理想而战” 的劲儿完全不一样了。 吴石看在眼里,心里肯定不是滋味。那时候的 “党国”,早就不是中山先生当初设想的样子,更不是他吴石愿意一直效忠的对象。 有人可能会问,那他后来帮中共传递情报,算什么?其实在吴石看来,这不是 “背叛”,是 “找回初心”。 1949 年前后,国民党退守台湾,很多人都知道大势已去,可敢站出来做什么的没几个。 吴石不一样,他手里有军事部署的关键信息,知道这些东西能帮着减少战乱,能让国家早点统一。 他不是为了自己能当多大官,也不是为了拿什么好处,就是觉得这样做,才对得起中山先生的 “天下为公”,才对得起那些为了共和牺牲的人。 后来事情败露,吴石被抓。毛人凤肯定没少用手段逼他招供,可他从头到尾没松过口。 不是不怕死,是他觉得自己做的事没错,要是为了活下来就改口,那才是真的对不起自己心里的 “党国”。 1950 年 6 月 10 日,台北马场町,吴石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被处决。临刑前,他没说什么豪言壮语,就是平静地站着,那份从容,比任何话都有力量。 现在回头看吴石将军的故事,最打动人的不是他的军衔有多高,也不是他做了多少惊天动地的事,而是他始终没丢了 “初心”。 那时候很多人跟着国民党走,要么是为了权力,要么是随波逐流,可吴石心里有杆秤 —— 他认的不是 “国民党” 这个招牌,是招牌背后的理想。 一旦招牌变了味,他就敢站出来,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 直到今天,再读吴石将军的那句话,还是能感受到那种力量。 他不是什么 “完人”,就是一个心里装着 “天下为公” 的普通人,可就是这份坚持,让他成了值得我们永远敬佩的英雄。 毕竟在这个容易迷失的世界里,能守住初心、不背叛理想的人,从来都值得被记住。
1981年5月7日,杜聿明因病逝世,他的妻子曹秀清电告蒋经国,希望蒋经国能够允许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