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美国今天突然宣布了! 10月18日,美国今日正式宣布:将从11月1日起对进口巴士加征10%的关税,同时将《美墨加协定》的关税豁免范围扩大至中型和大型卡车 这记关税重拳砸向全球汽车市场的时刻,北美大陆的深秋仿佛骤然降温。华盛顿的决策者们手握政策文件,却让万里之外的制造商们彻夜难眠。那些停在港口的双层巴士或许还不知道,明天开始自己的身价就要猛涨十分之一。 看着白宫这份新鲜出炉的关税清单,不禁想起三年前同样闹得沸沸扬扬的钢铝关税。当时特朗普政府挥动关税大棒,结果导致美国制造业成本飙升了120亿美元。如今相似的剧情在汽车领域重演,难免让人捏把汗。 北美自由贸易区如今换上《美墨加协定》的新衣裳,偏偏要给卡车开特例。明眼人都懂,这是在给北美本土车企递护身符。墨西哥的卡车装配线很快会迎来春天,而其他地区的制造商只能望着高耸的关税壁垒兴叹。 记得去年美国本土巴士制造商普罗泰拉吗?这个号称要复兴美国制造的企业,刚刚获得政府900万美元补贴。如今关税政策紧随其后,保护本土产业的意图再明显不过。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报告指出,全球贸易摩擦已让世界经济增速放缓0.8个百分点。美国这项新规无疑是在本就波涛汹涌的国际贸易海面又投下一块巨石。各国贸易代表处的灯光,今晚注定要亮到天明。 中国客车企业这些年在海外市场风生水起。比亚迪的电动巴士早已驶进美国多个州的街道。现在突然要多交10%的“过路费”,这笔账最终会算在谁头上?恐怕还是美国本地的纳税人。 加拿大温尼伯的汽车配件厂里,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他们生产的传动轴即将享受免税待遇,但大西洋对岸的瑞典斯堪尼亚工厂却要面临订单缩减的风险。国际贸易的天平从来都是如此微妙。 细看这项政策执行时间,选在11月1日这个节点相当讲究。北美车企第三季度财报刚刚发布,库存清理接近尾声。此时出台新规,既能刺激年底采购,又给海外供应商留下缓冲余地。 布鲁金斯学会的专家指出,这种选择性关税政策可能违反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原则。不过现在的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早就被白宫搁置在角落积灰多年了。 那些每天接送学童的黄色校车,未来可能要让地方政府多掏腰包。洛杉矶学区刚刚更新的环保巴士计划,预算恐怕要重新编制。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总是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被抬高。 纵观美国近年来的贸易政策,从洗衣机到太阳能板,现在轮到巴士和卡车。这种逐个击破的策略正在重塑全球供应链,也让多边贸易体系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客车出口额增长23%,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显著提升。面对新的关税壁垒,中国企业需要拿出更多智慧来应对这场变局。 暮色中的长滩港,等待清关的车辆排成长龙。这些钢铁巨兽不会知道,它们正在见证国际贸易格局的深刻变革。关税数字背后,是国家间产业实力的新一轮较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美国终于认怂摊牌了!副总统亲口说:我们25年搞砸了!美国副总统
【133评论】【1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