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荷兰这个国家就是以海盗加强盗而臭名远扬的,是最早侵占过中国领土的西方国

鉴清评趣 2025-10-18 12:54:01

在历史上,荷兰这个国家就是以海盗加强盗而臭名远扬的,是最早侵占过中国领土的西方国家。它在1624年侵占了台湾,实行殖民统治38年,在1662年被明朝爱国将领郑成功打跑了,把宝岛收回。 1624年台湾海峡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商船卸下最后一批火枪与铁链,这支打着贸易旗号的武装舰队,早在十年前就已开始试探性侵扰福建沿海,此刻终于撕下伪装,在台湾南部筑起堡垒。 他们选择的落脚点颇具战略眼光:淡水河口扼守南北要冲,平坦的台南平原适合屯垦,而周围尚未形成强大抵抗力量。 殖民者的统治手段带着鲜明的海盗烙印。他们强征土地修建城堡,用火器逼迫原住民缴纳"保护费",甚至将台湾作为走私鸦片的中转站。 在热兰遮城的档案里,记载着这样荒诞的场景:荷兰商人用三块玻璃镜换走一匹良马,用一桶火药换取三十担稻谷。这种不等价交换背后,是武力胁迫下的经济掠夺。更令人发指的是,他们将台湾作为罪恶的试验场,尝试在东方建立首个永久性殖民据点。 但历史总在不经意间埋下转折的伏笔。当荷兰人在台湾岛上数着从中国商人手里搜刮来的白银时,金门岛上的郑氏军营里,一位将领正在擦拭祖传的尚方宝剑。 郑成功,这位明末遗臣之子,自幼随父纵横海上,深谙东西方海战之道。他目睹荷兰人肆无忌惮的行径,更清楚收复台湾对反清复明大业的意义——这里既是战略要地,也是获取海外支援的跳板。 1661年的寒冬,郑军战船趁着大雾逼近鹿耳门水道。荷兰守军惊恐地发现,这些身着明军铠甲的战士,驾驶的竟是比他们更灵活的战船。热兰遮城总督揆一在日记中写道:"中国舰队像幽灵般出现在海平线,他们的火炮射程竟超过我们的红夷大炮。 "这场持续九个月的围城战,实则是东西方军事理念的碰撞:郑军采用"蚁附"战术,用土工作业缩短攻击距离;荷兰人则依赖城堡工事,却因补给线被切断陷入绝境。 当1662年2月1日的钟声敲响时,热兰遮城的米字旗悄然降下。郑成功在受降仪式上展现的不仅是军事胜利,更是对殖民逻辑的颠覆——他要求荷兰人带走所有财产,但必须留下武器与城堡。 这种处理方式,既维护了民族尊严,又避免了过度杀戮可能引发的国际纠纷。被释放的荷兰俘虏在回忆录中记载:"中国将军允许我们携带私人财物,却将所有火炮沉入海底。" 这段被殖民的38年,在台湾历史长河中刻下双重印记:荷兰人引入的红毛土豆、番薯改变了当地农业结构,他们修建的城堡与道路至今仍能找到遗迹。 但更深刻的影响在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壮举,首次打破了西方殖民者在东亚海域不可战胜的神话。当荷兰议会为这次失败召开听证会时,参会者不得不承认:"那个东方岛国,有着比我们更顽强的抵抗意志。" 如今站在安平古堡的遗址前,海风依旧吹拂着斑驳的城墙。这段历史提醒着我们:海洋从来不是隔绝文明的屏障,而是不同文明碰撞的舞台。 当大家在教科书上读到"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或许更该思考: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守护好属于自己的那片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0 阅读:42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