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有人说,美国只要咬一咬牙,就可以搞出稀土了!其实这话没问题,稀土提炼技术上并不存在什么难度,难的是巨大的规模。 说美国能搞出稀土,这话本身没错,毕竟,美国曾经是全球稀土的“老大哥”,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加州的芒廷帕斯矿山一度是世界稀土氧化物的主要来源。 而且,美国在顶尖技术研发上确实有底子,比如爱荷华州立大学的实验室就能搞出纯度远超工业级别的稀土金属,所以,从零到一的技术突破,对美国来说可能真不是最大的坎。 但问题在于,工业化生产和实验室里做样品,完全是两码事。 稀土产业的真正壁垒,在于一个国家能否构建起一个从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再到下游高端应用的全链条闭环,并且在这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具备强大的成本控制能力和技术领先性。 更关键的是,中国控制着全球约90%的重稀土供应,这些是制造顶尖武器装备和高精尖科技产品的核心材料。 在生产端,2024年全球稀土产量约39万吨,中国占了近七成,而在决定稀土价值的冶炼分离环节,中国的产能更是占到了全球的92.3%。 稀土分离提纯是个技术活,中国凭借几十年来积累的绿色萃取和规模化生产经验,能将分离成本控制在每公斤4到7美元,而海外企业则需要10到15美元。 这种巨大的成本劣势,让美国企业在商业竞争中举步维艰,即便有政府补贴也难以弥补。 并且稀土的开采和提炼过程,会产生大量含有重金属、氟化物甚至放射性元素的废料,对环境的破坏是巨大的。 中国在早期发展阶段,确实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而西方国家严格的环保法规,使得稀土企业必须投入巨额资金进行环保处理,这进一步推高了生产成本。 美国芒廷帕斯矿场就曾因环保问题而停产,后来为了复产,在废水回收和尾矿处理上投入了数亿美元,这种“既要又要”的困境,让美国稀土产业的扩张之路布满荆棘。 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政府确实心急如焚,正通过国防部和能源部投入巨资,扶持本土企业,力图重建从矿山到磁体的完整供应链。 美国联合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试图实现供应链的多元化,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现实是,这些项目大多还处在初级阶段或试产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产能。 所以说,美国想重新掌握稀土产业的主导权,绝不是“咬咬牙”就能解决的。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美国会用多长时间解决稀土提纯技术?
【2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