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悲壮的军队,上万将士全部牺牲,9个旅长阵亡,却无一人投降。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

阿皮历史库 2025-10-17 11:02:08

最悲壮的军队,上万将士全部牺牲,9个旅长阵亡,却无一人投降。有这样一支军队,他们常年赤脚穿梭于祖国南部的悬崖峭壁之间。他们装备破旧,只能吃炒米,甚至凑不齐枪炮,却能让日军闻风丧胆。     1937年重阳节那天,昆明巫家坝操场上挤满了人,滇军第六十军的战士们在这里誓师出征。     乡亲们捧着炒米和水往他们手里塞,不少人的草鞋都磨破了边,有的干脆光着脚站在队伍里。     这支部队里的士兵大多来自云南山区,从小就在山路上摸爬滚打,赤脚穿梭悬崖峭壁对他们来说是家常便饭。     可没人想到,这份“本事”后来成了战场上的救命招。     他们从云南出发时,装备全靠地方自筹,有法国造的旧步枪,有捷克产的轻机枪,更多的是祖辈传下来的大刀,有些枪甚至得几个人轮流用。     部队开赴台儿庄战场时,刚到阵地就遇上了日军的猛攻。     日军的坦克碾过阵地,炮弹像雨点一样落下,滇军将士只能借着战壕躲避。     183师的陈钟书旅长带着士兵冲上去,和日军展开肉搏战,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用石头拼。     激战中,一颗子弹击中了他的头部,他直挺挺地倒在阵地上,手里还攥着染血的枪。     不远处的1082团团长严家训正指挥士兵反击,一颗炮弹在他身边炸开,碎片穿透了他的胸膛,他到死都保持着指挥的姿势。     1081团的尹国华营奉命坚守阵地,日军的炮火把阵地炸成了焦土,全营500多人最后只剩一个活下来的士兵。     最后时刻大家都没了子弹,抱着炸药包往日军坦克底下钻,没人说过一句软话。     在以禹王山为中心的战斗里,滇军守了27天,4万多人的部队伤亡近半,营连排长死伤过半,旅长级别的军官就牺牲了好几位。     他们的后勤补给早就断了,炒米吃完了就挖野菜,野菜挖不到就嚼树皮。     部队里每天能分到一把炒米就算奢侈,喝水得冒着枪林弹雨去阵地后面的小河里接,不少人因此送了命。     即便如此,没人想着退缩。     有次日军派俘虏来劝降,刚走到阵地前就被士兵们的大刀逼了回去,后来日军再也没试过劝降这招。     后来部队转战中条山,这里的地形比云南的悬崖更险恶。     日军调集了20多万兵力,还派了飞机和坦克,对着滇军阵地狂轰滥炸。     军长唐淮源带着士兵死守,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阵地丢了再抢回来,反复拉锯了十几天。     等到接到撤退命令时,部队已经被日军团团围住,根本没路可退。     唐淮源看着身边剩下的士兵,举枪自尽前留下话,绝不能让日军抓活的。     师长寸性奇腿被打断,依然拄着枪指挥战斗,最后子弹用尽,也拔枪殉国。     这一战,整支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没一个人投降。     在赣北、湘北的战场上,另一支滇军第五十八军被日军称为“长胜军”,可这称号是用人命堆出来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里,他们奉命切断日军补给线,士兵们光着脚在雪地里行军,不少人的脚冻得流脓,却连夜奔袭百公里,硬生生把日军的粮草队截了下来。     战斗结束后,阵地上到处是冻僵的士兵,手里还紧紧攥着步枪。     抗战期间,云南一共送出了40多万兵力,有10多万人死在了战场上。     这些士兵里,有的是十七八岁的少年,有的是有家有口的汉子,他们赤脚从云南的悬崖走来,带着炒米和大刀,把命丢在了异乡的战场上。     9位旅长、上百位团长、上千位营连排长相继倒下,上万滇军士兵血洒疆场,却没留下一个投降的记录。

0 阅读:86

猜你喜欢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