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孩子频繁眨眼,清嗓,耸肩,中医一方思路简单还很有效! 孩子无缘无故总眨眼、清嗓子、耸肩,当爸妈的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这不,前几天我一个老同学就打电话诉苦,说他家娃这些”小动作”越来越频繁,去医院被诊断为抽动症,吃了西药后整天昏昏沉沉,注意力还下降了,这可愁坏了他们一家人。 我想,不少家长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的这些”小动作”看似不起眼,却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中医治疗儿童抽动症的一些有效方法,特别是有一个配方简单又有效,或许能给正在为此发愁的家长们一些启发。 孩子为啥会得抽动症? 咱们先了解一下,为啥孩子会得抽动症? 说到底,抽动症的发生与孩子的体质和外界环境都有关系。中医认为,这是”肝风内动、脾虚痰扰”导致的。翻译成大白话就是: 肝火旺:孩子压力大、情绪紧张,就容易肝火上升,引起抽动。 脾虚生痰:饮食不规律,喜欢吃油腻甜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产生痰湿。 心神不宁:睡眠不好,容易紧张焦虑,影响神经系统功能。 我那老同学的孩子,不就是这样吗?九岁的小男孩,学习压力大,家里管教又严,饮食不规律,睡眠也不好,这不是抽动症的”温床”吗? 中医治疗有”一招鲜” 大家别着急,说到中医治疗,我倒是了解到一个很有效的方子。这是国医大师王伯岳的经验方,已经帮助了不少抽动症的孩子,效果相当不错! 这个方子主要由七味药组成:天麻、钩藤、白芍、茯苓、远志、石菖蒲、炙甘草。 这些药材搭配在一起,有平肝熄风、健脾化痰、安神定志的作用,正好对应了抽动症的病因。 前两天,我那老同学就在专业中医指导下,给孩子用了这个方子(当然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做了调整),没想到两周后孩子的症状就明显好转了!眨眼、清嗓、耸肩的频率都减少了,睡眠也好了不少,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啊! 一人一方,辨证施治才是王道 不过,这里我必须提醒各位家长,虽然这个方子效果好,但千万别自作主张给孩子乱用药!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施治”,啥意思?就是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来”量体裁衣”。 比如: 如果孩子肝火偏旺,脾气暴躁,可以加菊花、夏枯草来清肝泻火; 如果孩子脾虚痰多,口水多,可以加半夏、陈皮来健脾化痰; 如果孩子肾虚精亏,表现为畏寒怕冷,可以加熟地黄、山茱萸来补肾填精; 如果孩子情绪紧张、睡眠不好,可以加合欢皮、酸枣仁来安神助眠。 所以,用这个方子前,一定要去正规医院找专业中医看诊,根据孩子的体质和症状来调整用药,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中医治疗只是一方面,家庭护理更重要光靠吃药能解决问题吗? 那可不够! 这里特别强调了家庭护理的重要性。 减轻压力:适当减轻孩子的学习压力,让孩子有足够的休息和玩耍时间。 规律作息: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早睡早起,定时定量。 合理饮食:少吃甜食、油炸食品,多吃新鲜蔬果,增加蛋白质摄入。 情绪疏导: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不要过度责备,多鼓励少批评。 适度运动:每天保证一定量的运动,有助于孩子释放压力,促进气血运行。 家长的态度决定孩子的未来 说到底,面对孩子的抽动症,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有些家长一看到孩子眨眼、清嗓,就暴跳如雷,破口大骂:“又来了!你能不能好好的!”这样只会让孩子更加紧张,症状更加严重。 很多抽动症的孩子,正是因为家长的不理解和过度紧张,导致症状加重的。 最后的叮嘱 各位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的孩子也有类似抽动症的表现,请别过度担心,更不要自行其是。抽动症虽然烦人,但绝非不治之症。 中医治疗有其独特优势,特别是前面提到的那个方子,经过专业医师的辨证加减,确实能帮助不少孩子缓解症状。 但切记,一定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用药,切勿自行套方! 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宽松、理解、支持的家庭环境,这或许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效。 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用心呵护,愿每一个抽动症的孩子都能早日摆脱这些烦人的”小动作”,健康快乐地成长!
抽动症孩子频繁眨眼,清嗓,耸肩,中医一方思路简单还很有效! 孩子无缘无故总眨眼
灵松谈育儿
2025-10-16 13:49:55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