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300亿养大的企业,荷兰说抢就抢? 2025年10月12日,荷兰政府于突

理大国迷雾 2025-10-16 00:52:16

中企300亿养大的企业,荷兰说抢就抢? 2025年10月12日,荷兰政府于突然对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实施全球资产冻结,援引70年未用的《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企业控制权。 令人震惊的是,仅仅过了不到24小时,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就已到位,禁止安世半导体出口在中国生产的产品。 这场交锋的速度与力度,让全球半导体圈为之震动。 时间拨回2018年,那时的安世半导体还只是荷兰巨头飞利浦旗下一个小小的半导体部门。 闻泰科技不惜斥资超300亿人民币,完成了一场漂亮的“蛇吞象”收购。 在闻泰科技的运营下,公司营收在2022年冲至23.6亿欧元的峰值,毛利率更是从2020年的25%大幅提升到2022年的42.4%。 到2024年10月,这家曾经需要输血的企业竟然还清了所有债务,实现了“零负债”运营。 对荷兰而言,安世半导体成了不折不扣的“模范生”。 五年间,它累计为荷兰国库贡献了1.3亿欧元税收,成为当地不折不扣的利税大户和就业保障。 然而,在2025年9月30日,荷兰突然对安世半导体下达了长达一年的“冻结令”。 荷方指控安世半导体存在“严重治理缺陷”,但未提供具体证据,仅以“关键技术可能外流”的模糊表述作为理由。 冻结令覆盖安世全球30个主体,包括资产、知识产权及人事调整权限,直接锁死企业运营命脉。 更令人震惊的是,荷兰企业法庭在政府行动后迅速裁决,暂停中方CEO张学政职务,任命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董事,并将99%股权强制托管。 这意味着,闻泰科技虽然名义上还是大股东,却已彻底丧失管理权和决策权。 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因为几个外籍高管联合起来搞他。 大概就是将他架空,然后指定自己的人上任,担任有投票权的职位,可以说是一场典型的商业战。 面对荷兰的突然发难,中国的反应既迅速又精准。 在荷兰冻结令发布不到24消失,中国商务部就发布公告,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 这一下,直接戳中了安世半导体的命根子,安世每年生产数百亿颗车规级芯片,大众、宝马等车企依赖其供应。 要知道他们的70%的芯片产能都来自中国,中国不让出口,安世半导体还拿什么来卖? 这种“你锁资产我断供应”的反制逻辑,迫使欧洲在技术安全与产业稳定间艰难权衡。 与此同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表态:“中方一贯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这句话看似外交辞令,实则亮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 这场中荷半导体风波,背后若隐若现的是美国的巨大阴影。 9月29日美国出台新规,将对“实体清单”企业的限制延伸至其控股超50%的子公司。 9月30日荷兰立即启动冻结程序。 法院文件更显示,美方6月曾向荷兰施压,要求替换安世中方管理层。这种“巧合”很难不让人联想二者之间的关联。 虽然荷兰经济事务部发言人强调美方与此事无关,称时机“纯属巧合”,但这种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安世半导体事件向所有“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发出了严重警示。 唯有将核心技术攥在自己手中,方能在惊涛骇浪中站稳脚跟。 同时,中国企业要加速技术自主化,突破底层研发和制造设备环节的“卡脖子”问题。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已明确表态,“坚决反对滥用‘国家安全’概念,反对针对特定企业的歧视性措施”。 而闻泰科技也已准备启动法律程序,并考虑启用《中国——荷兰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中的条款进行国际仲裁。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中,中国的快速反制仅仅是个开始。

0 阅读:52
理大国迷雾

理大国迷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