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一男子到山东寻亲, 问路问到亲叔叔! 当事人:听到他说“我是你叔”时, 手脚发麻, 像做梦一样! 山东村口问路, 竟牵出失联三十年的亲, 孩子一句话戳破所有滤镜—— 赵著霄五十岁, 住杭州, 带儿子回山东潍坊东庄子村, 想让孩子看看老家! 他站在村口问了句, 祠堂在哪儿, 又补一句, 村里都姓赵吧, 再报了爷爷的名字, 一个老头听见了, 说, 你是不是在浙江萧山, 那正是他堂叔! 这堂叔是赵著霄爷爷的弟弟的儿子, 一直住在村里, 赵著霄的父亲当年是南下老兵,后来在南方安了家, 跟老家就断了来往! 不是不想念, 是以前寄封信太贵, 一年能写一封就不错了! 现在不一样了, 微信能视频, 快递能送东西, 连老人也会用手机拍短视频! 赵著霄把这次偶遇拍下来发到网上, 没加滤镜, 也没写啥煽情的话, 结果火了! 很多人说, 这比电视剧还真, 没人安排, 没寻亲平台帮忙, 也没记者跟着拍, 就是随便问了句路, 碰上个记得老人名字的, 村里人一听“赵”字加爷爷的名字, 立马就对上了! 这种事二十年前根本不可能, 那时候全靠纸条、 电话本、 熟人带话! 现在呢, 靠的是有人记得名字, 有人敢开口问, 有人不嫌麻烦的接上话! 赵著霄本想让孩子晓得根在山东, 没想到孩子最念叨的是饭桌上那个馒头! 他说山东馒头真香, 还跟着叔伯学着说方言, 赵著霄这才明白, 文化不是靠家谱族谱传的, 是靠吃饭时的味儿! 聊天时的腔调, 走路时的口音, 这些零碎的玩意儿比啥仪式都管用! 学校里教方言、 搞非遗, 效果不大, 可孩子吃一顿饭, 就记住了, 这就是我家的味道! 视频传开后, 有人留言说这才是真正的国潮! 2025年国庆档几部讲山东老家的剧播了, 可热度比不上这个真实故事, 观众不稀罕大团圆了, 他们看的是过程! 赵著霄站在村口, 一脸懵地问路, 堂叔突然抬头, 眼睛一亮, 孩子嚼着馒头, 随口说这儿真好! 这些画面没有剧本, 没有导演, 可就是让人觉得真切! 有人开始想, 能不能在每个村口放个二维码,扫一下就能看到村里哪些姓氏,哪些人出去了, 老房子还在哪儿, 下次回来不用挨家挨户问, 直接扫码就能找到亲戚! 这又不是什么高科技, 也不是想不出来, 就是没有人真去干! 城市化让好多家族关系淡了, 可只要还有人记得名字, 还有人肯开口问, 根就还在! 赵著霄走的时候, 堂叔塞给他一袋自家磨的面粉,说下次带孩子来, 我烙饼给你吃, 孩子点头, 还加了堂叔的微信! 临上车前, 赵著霄回头看了眼村口的老槐树, 心里没想多少, 就觉得找根这事儿, 不用高科技, 不用复杂程序, 只要有人敢问, 有人肯答, 就足够了! 下次你走过一个陌生的村子, 不妨顺口问一句, 你们这儿都姓啥? 说不定, 那个答你话的人, 就是你找了很多年的亲人!
浙江一男子到山东寻亲, 问路问到亲叔叔! 当事人:听到他说“我是你叔”时, 手脚
二月随几笔
2025-10-15 23:20:16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