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约西?科恩是特拉维夫大学历

一起聊聊全球事 2025-10-15 22:49:40

以色列学者发出警示,下一个屠杀犹太人的,极有可能是美国

约西?科恩是特拉维夫大学历史系的教授,二十多年来一直钻研欧洲反犹历史,最终他归纳出了一种可能情况。

2025年某个深夜的访谈节目上,这位一贯沉稳的学者对着镜头抛出一句惊人言论:“未来对犹太人动手的,说不定就是美国。”

科恩的话,让经验老到的主持人都愣了好一会儿说不出话。等回过神来,主持人本想缓和下这尴尬的气氛,可科恩却摆摆手说:这可不是什么学术猜想,而是历史规律又一次摆在眼前了。

【仇恨从未真正退场】

科恩记录下许多美国发生的排犹事件。他觉得,仇恨如同四季轮回,表面上看似不见踪影,实则蛰伏着,静候再次爆发的那一刻。翻开美国的历史,这样的循环早已屡见不鲜。

19世纪末的美国掀起工业化热潮,铁路修到哪儿,机遇就跟到哪儿。犹太移民顺着这股热潮来到这片新土地,他们靠着精明的生意头脑,很快在纺织、金融等行业站稳了脚跟。

可随着移民人数迅猛增长,各种矛盾也在不知不觉中冒了出来。从1881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美国的犹太人口从25万猛增到350万,足足增长了14倍。

本地人瞧着那些“外来客”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心里头渐渐冒出了不满。

街头挂出了“让犹太人离开”的横幅,激进团体在夜晚闯入犹太人居住区,肆意破坏、抢劫并纵火,甚至有些大学也暗中调整了录取条件,公开或隐蔽地排斥犹太学生入学。

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最严重的时候,这种情绪完全爆发了出来。

没工作的人聚在银行门口表达不满,报纸上每天都在报道“有人把国家钱袋子掏空了”的消息,虽然没直接点名,但大家心里都清楚说的是谁。

在这种舆论的恶意鼓动下,原本本分做生意的犹太商人也被人安上了“吸血鬼”的骂名。

【日常中的恐惧在生长】

现在的美国,对犹太人的恶意正由隐蔽转为公开。犹太女生艾米在日记中记录:“每次在学校走动,都感觉背后有人悄悄议论。”

她的书本上被人恶意画上了纳粹标志,储物柜上被贴满了各种辱骂她的小纸条。类似的事情不止她一人遇到,全国有五百多位犹太学生都站出来,说了自己碰到的相同遭遇。

2024年某天清晨,纽约皇后区一座犹太教堂刚做完晨祷,几个年轻人突然跑来,把希伯来语的经书堆在教堂门口点着,还笑着把过程拍成视频发到网上。

就在那一年,麻省理工学院里有个犹太学生,在图书馆的台阶那儿被人给推了下去,结果腿摔断了;在纽约的曼哈顿,有个老人被人在背后故意撞倒,牙齿都掉了,一只手也骨折了。

这类事情并非只此一例,FBI发布的仇恨犯罪报告表明,涉及犹太人的案件占比接近三成。

极端分子的动向更令人不安。美国司法部之前已把数百名反犹极端人士纳入监控范围,但到2023年年末,还是有17人从监控中不见了。

之后,警察在俄勒冈州拦下了一辆形迹可疑的车,车内藏着炸药、枪支,还有一封写给“犹太精英”的恐吓信,信里满是残忍的仇恨话语。

科恩所说的“瞧见历史规律”,依据正是这些存放在法院卷宗中的记录。

顶尖学府里的风气异动也需留心。像哈佛、耶鲁这类名校的学生,竟举着“犹太人掌控美国”的横幅上街抗议,哪怕校长被叫去谈话,他们也坚决不妥协。

调查发现,美国有四分之一的人明显不喜欢犹太人,一半的犹太人在网上不敢表明自己的身份,外出时会特地换掉带有民族特色的衣服,这种害怕的情绪在犹太群体里逐渐扩散。

【利益纠葛与信任崩塌】

美国和以色列看似是铁杆伙伴,美国每年都给以色列几十亿美元的资助,还卖给它先进武器,在国际上总是帮它说话撑场子。

可在科恩眼里,这种所谓“友谊”的真实面目,是美国把以色列当成中东战略的“工具”——借支持以色列,美国能够掌控石油资源,牵制沙特、伊朗等国,进而稳固自己的霸主地位。

可这枚“棋子”却慢慢有了不听使唤的苗头。各种说法传得沸沸扬扬:说美国政府不少关键岗位都是犹太人在做,华尔街那些大银行也被犹太财团把持着,就连媒体的声音都好像被“他们”左右了。

2022年,有位美国议员在讲话时说到“社会被精英控制”,结果台下观众一起大喊“犹太人”,这段录音在网上传得沸沸扬扬,却没人出来阻止。这让老百姓心里犯嘀咕:“咱们的国家,到底是谁在当家?”

2023年巴以冲突加剧后,不少美国民众对这种“铁杆盟友”的关系产生了疑问。以色列在加沙地区展开军事行动,导致众多无辜百姓伤亡,医院、学校等非军事设施被炸的场景经社交媒体迅速传至全球。

美国民众瞧见巴勒斯坦的孩子们在一片废墟里哭得伤心,旁边以色列的士兵却在嬉皮笑脸,这下可把美国民众气坏了。

老百姓交的税钱,竟被拿去对付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这下从纽约到洛杉矶,几十个城市都掀起了抗议浪潮。

美国国会批准的《反犹太意识行为法案》无疑让局势更加紧张。该法案规定,不得宣扬“美国被犹太人掌控”的观点,不许为巴勒斯坦的难民表达诉求,连宗教相关故事也被要求改动。

这种捂住嘴巴不让人说话的做法,让美国民众的怒火越烧越旺,不满渐渐变成了对犹太群体的敌对态度,就像经济大危机时,人们无处宣泄情绪,就把气撒在了最容易成为目标的人群身上。

【沉默是危险的开始】

科恩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张美国地图,地图上那些反犹太事件发生的地方,都用红点标了出来,密密麻麻的红点几乎把主要城市都占满了。

他边说边用手指着地图:"你们看,这些红点标出来的地方,和上世纪三十年代德国刚开始发生冲突的那些地点,简直太像了。"

从恶语相向到拳脚相加,从乱涂乱画到极端分子暗中囤积武器,这情形和历史上那些悲剧的开端简直一模一样。

现在,网上到处流传着“犹太人打算搞垮美国”的谣言,这些说法还被做成小视频,靠着算法推荐给越来越多的人看。

部分竞选市长的候选人在发言时表示“要把外面的影响赶出去”,此话一出,台下响起了多次热烈的掌声。

德州有所所学校的课程里加了“犹太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的内容,不过三个月后,这课程又被撤回了,结果在学生中引起了不好的影响。

以色列国内对科恩那番话的反应截然不同。有人骂他反应过度,搅黄了美以之间的和气;也有人偷偷给他递资料,说“其实我们心里都犯嘀咕,就是没人敢明说”。

2025年6月,美国国务院负责反仇恨事务的官员最终承认“犹太群体的安全感正在不断降低”,这一表态让犹太社区高度关注,同时也让更多人看清了问题的紧迫性。

科恩还是一天天忙着收集新的反犹太人事件实例,他称自己不是预言者,只是希望让大家看清当下正在发生的事。

“仇恨不是一下子冒出来的,而是因为一次次的沉默和放任才越来越严重的。”他在一场讲座上这样讲道。如今的关键不是会不会有不幸发生,而是有没有人愿意挺身而出喊出“不能再这样继续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是大家都闭口不言,黑暗就会不知不觉地笼罩下来。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一起聊聊全球事

一起聊聊全球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