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马斯”火箭炮首次亮相,朝鲜像是摸到了科技树的“电门”! 说起朝鲜的军事装备,总让人觉得他们总能在有限条件下搞出点让人眼前一亮的玩意儿。2019年10月10日,正好赶上朝鲜建国70周年大庆,那天平壤的阅兵式上,一款叫KN-25的家伙第一次公开露面。外界一看,这东西外形跟美国那款HIMARS火箭炮挺像的,箱式设计,机动性强,但朝鲜人给它起了个“超大型火箭炮”的官方名,口径直奔600毫米去,射程据说能摸到380公里。这不就是“金马斯”的来历吗?韩媒和美情报机构直接给它贴上标签,说这是朝鲜火箭炮技术的里程碑,感觉他们终于从老式多管火箭的树枝上跳出来,摸到了现代精确打击的“电门”开关。 KN-25这东西的底子,其实是朝鲜这些年火箭炮研发的积累。早年间,朝鲜的火炮系统还停留在苏联老货的改版上,比如BM-21那种122毫米级别的,射程也就20多公里,精度低,机动差。到了2010年代,他们开始推KN-09,333毫米口径,8联装,射程拉到200公里左右,已经有点现代范儿了。KN-25就是在KN-09的基础上放大招,弹体长了,重量上3000公斤,尾翼设计也优化了,能抗干扰,还带点气动外形,速度能飙到6.5马赫。发射车用的是改装的太脱拉T815卡车底盘,6x6驱动,装甲舱护着操作员,自加载机制让它上弹快,战场上转进快。朝鲜官方没细说,但从情报看,这玩意儿能打常规弹头,也能塞战术核弹头,300公斤战斗部够狠的。说白了,它模糊了火箭炮和短程导弹的界线,不再是撒网式覆盖,而是点穴式精确打击。 为什么说这是摸到“电门”呢?朝鲜的军工底子薄,资源少,国际制裁卡得死死的,但他们硬是靠逆向工程和本土创新挤出来了。KN-25的模块化设计是关键,一次性玻璃钢发射管,9联装或更多,射完直接扔,换新模块只要几分钟。这跟HIMARS的理念一脉相承,美国那款是轮式,射程300公里,全球定位制导,朝鲜版虽没那么高精,但射程超了,口径也粗一圈。专家分析,朝鲜可能借鉴了中国WS-2系统的一些元素,那是中国四川航天搞的450毫米级,射程150公里,但朝鲜直接上600毫米,野心不小。2019年亮相后,2020年他们就试射过,2022年劳动党80周年阅兵又拉出来遛弯,证明这不是秀肌肉的道具,而是真能上阵的货。 从技术角度挖深点,KN-25的推进系统用固体燃料,点火稳,储存期长,不像液体燃料那么娇气。弹道控制上,带惯性导航加GPS抗干扰模块,末端修正让命中率从几百米误差缩到几十米。朝鲜的导弹专家们这些年没闲着,从火星系列洲际弹到KN-23短程弹,全是层层迭代。KN-25的出现,标志着他们火力投送从量变到质变,过去靠人海战术堆炮管,现在一轮齐射就能瘫痪韩国后方机场或指挥部。韩军情报说,这东西部署在黄海道或平安南道,就能覆盖首尔周边大片地带。美智库评估,朝鲜现在有几十套KN-25,够形成饱和攻击了。 国际上,这家伙一亮相就炸锅了。韩国国防部第一时间跳脚,说这是严重挑衅,射程直戳他们防御线的心窝。2023年1月,朝鲜又试射KN-25,韩美联合军演直接加码,模拟反制这种超大口径火箭。美国的反应更直接,情报机构确认KN-25是朝鲜扩散风险高的武器,列入制裁清单。联合国安理会开会讨论过,但中俄投了否决票,没啥实质动作。日本也急眼了,因为射程够着他们的冲绳基地。说实话,这些反应挺典型的,西方总把朝鲜的进步当成威胁,但忽略了半岛紧张的根子在哪儿。朝鲜官方回应简单:这是自卫需要,面对美韩的核伞和军演,我们不搞点硬家伙怎么行? 转到2022年后,KN-25的后续发展更值得聊。2023年2月,朝鲜在阅兵上一次性秀了10多辆KN-25发射车,信号明显:批量生产启动了。韩媒爆料,朝鲜工厂日夜赶工,目标是上百套。技术上,他们还迭代了弹药,2024年试射的版本射高90公里,速度5马赫,精度更高。金正恩亲自视察过生产现场,三次去测试场,盯着操作员上弹、瞄准、发射的全过程。2025年5月,韩国国防部确认,朝鲜开始大规模部署KN-25,边境一线布满,韩美防线拉响警报。射程380公里,够打到韩国全境,甚至关岛边缘,这让美军在半岛的补给线捏把汗。
就在刚刚乌军公布了一个“噩耗”10月14日,乌克兰军事专家奥列格·斯塔里科夫
【10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