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味中药比金子还珍贵,清痰瘀通肺络,平咳喘还提免疫力。 今天给大伙儿说一味

吕蒙 2025-10-15 18:41:36

这味中药比金子还珍贵,清痰瘀 通肺络,平咳喘 还提免疫力。 今天给大伙儿说一味藏在身边比金子还珍贵的中药,它既能清理肺里的老痰瘀堵,又能修复受损的肺络,一边帮着平复咳喘,一边悄悄提高身体免疫力,护肺腑、强体质,两不误。肺里的痰瘀和气道阻塞,就像用久了的旧风箱,刚开始只是偶尔咯吱响,慢慢越用越费劲,到最后怎么拉都进不来气,慢阻肺、肺气肿这些缠人的毛病就跟着来了。现代医学说这是气道炎症、肺泡弹性下降导致的。但在中医看来,这多半是肺气壅滞、痰瘀互结缠在一块儿堵出来的。就像烟囱里堵了灰,又潮又黏,烟气排不出去,火也烧不旺,对应到肺里就是痰浊壅肺、肺络不通。我是中医王伟医生,你们身边的呼吸科医生朋友,在临床跟慢阻肺打交道40多年了,见过太多人因为忽视偶尔的咳嗽气短,拖成走几步就喘的大问题。所以每天坚持给大伙儿讲这些实用知识,就是想让大家在护肺的路上少走弯路。大伙儿要是觉得有用,点个免费的小红心,让我能一直把这些护肺的干货分享下去,谢谢你们的支持。 这味宝贝中药就是地龙,可能有人觉得它不起眼,甚至有点怕,但在中医里,它可是“通肺平喘要药”。它味咸性寒,能走窜通络,像个精准的清道夫,钻进细小的支气管里,把顽固的老痰黏瘀一点点化开,还能舒张气道,让呼吸变得顺顺当当。更难得的是,它在通肺的同时还能调节免疫反应,帮身体筑起防护墙,减少外界病邪对肺的伤害。光靠一味药不够,我再给大伙儿分享一个经过临床验证的配伍方子:地龙搭配黄芪、浙贝母和桔梗煮水喝,效果更全面。其中,地龙负责打通瘀堵的细支气管,缓解气道痉挛;黄芪补气固表,既为呼吸注入动力,让肺气能顺畅宣降,又能补益正气,提高免疫力,避免通肺同时伤了元气;浙贝母清热化痰、散结开郁,能把肺深部的黏浊痰结化解清除,还能减轻气道的高反应;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排脓,既能助痰排出,又能引药上行入肺,直达病所。之前接诊过一位65岁的王大爷,有12年慢阻肺病史,还伴有肺纤维化。最近半年一动就喘,咳嗽痰多,夜间常憋醒,走几步就得歇。去医院检查肺功能只有正常值的45%,医生说肺结构已受损,很难逆转。我看他舌质暗、苔腻,脉沉滑,这是典型的肺肾两虚、痰瘀伏肺证型,于是就给了他这个地龙配方,让他每天煮水喝,同时嘱咐他做呼吸操,防寒保暖,饮食清淡。喝了二十多天,王大爷说咳嗽减轻了,痰也好咳了,晚上能平躺睡个整觉。接着喝了三个月去复查,肺功能改善到56%,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了八十多米。他复诊时笑着说,现在能下楼遛弯,还能和老友下盘棋,心里透亮多了。这方子的妙处就在于“通、补、化、宣”四结合:地龙通肺络,黄芪补气扶正,浙贝母化痰结,桔梗宣肺排痰。四味药搭配,既不会因只通不补而耗气,也不会因只补不通而滞痰。不过必须提醒大伙儿,这方子虽好,也得让专业医生辨证后用。比如体质偏寒、痰白清稀的人,可能得加少量干姜温化寒痰;若感染急性发作、发热痰黄,还得搭配鱼腥草、黄芩清热;有过敏体质或正在服用抗凝药物者更要谨慎。千万别自己随便抓药,免得不对症反伤身体。真要用的话,一定得听医生建议,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量和配伍。这些护肺的关键,你都记住了吗?中医

0 阅读:0
吕蒙

吕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