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针对中美经贸议题的最新例行记者会上,美方再度提及对中国稀土相关产品加征关税的可能性。这一表态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是美国对“关键资源自主可控”的焦虑,也瞬间将稀土这一被称作“工业维生素”的战略资源,重新拉回全球地缘博弈与产业协作的核心视野。 稀土虽得名“稀”,实际储量并不稀缺,其真正不可替代的价值,在于支撑现代工业的“命脉级”用途:小到智能手机屏幕的发光材料、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大到F-35战机的发动机高温部件、风力发电机的永磁涡轮,甚至高精度芯片制造中的掺杂工艺,几乎所有高端制造领域都离不开它的“点睛之笔”。 而在这场资源博弈中,中美双方的“优劣势”呈现出鲜明且难以短期逆转的对比:美国本土虽坐拥约1300万吨稀土储量(占全球14%),却长期受制于冶炼分离技术断层,其本土最后一座稀土冶炼厂早在2015年关闭,重建生产线不仅需数十亿资金投入,还需至少5-8年的技术磨合周期,这导致美国每年70%的稀土需求必须依赖进口,其中超半数来自中国。反观中国,不仅占据全球70%以上的稀土冶炼产能,更在重稀土分离等核心技术上实现突破,能精准提纯出数十种高纯度稀土元素,成为全球稀土供应链中难以替代的“关键节点”。 面对美方的关税威胁,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且克制:既不接受单边施压下的“不平等博弈”,明确反对将经贸问题政治化,也无意将稀土作为“断供武器”。事实上,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动稀土产业的绿色化与规范化转型,在内蒙古白云鄂博、江西赣州等核心稀土产区,通过引入循环冶炼技术,将稀土开采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40%以上,既守住资源战略优势,也兼顾生态责任。毕竟,全球供应链的稳定从来不是单一国家的独角戏:美国新能源产业要实现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50%的目标,需要稳定的稀土供应;欧洲风电巨头的碳中和计划,也离不开稀土永磁材料的支撑;而中国同样希望在保障自身资源安全的同时,通过合理合作避免全球产业链陷入“脱钩”困境。 从美国70%的稀土进口依赖,到中国在技术与产能上的双重优势,这场围绕“关键资源”的博弈,本质是战略底线与合作空间的平衡。你认为,面对美方的关税施压,中国该如何在守住稀土战略价值的同时,推动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协作?中国对美稀土 美国稀土需求 中美稀土之争 美国稀土战略 美国稀土订单 美国稀土依赖 美国稀土事端 稀土关税
近日,在针对中美经贸议题的最新例行记者会上,美方再度提及对中国稀土相关产品加征关
静静听风吟
2025-10-15 16:52:03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