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条件更好,带着你的孩子移民美国吧!” 这是我国医学专家吴天一前往美国与家人团聚时,他的妹妹提出的诱惑,当时美国的一所大学为了留下这位中国的人才,也开出了丰厚的条件。然而吴天一的回答却让他的妹妹和父母失望了…… 吴天一当时看着妹妹期待的眼神,语气没有丝毫犹豫:“这里的实验室再先进,薪水再高,也换不走我心里的牵挂。”他指的牵挂,是上世纪50年代青藏公路修建时,那些因高原病倒下的筑路工人——当时国内还没有系统研究高原医学的专家,工人们的痛苦像针一样扎在他心里。 妹妹不解,甚至带着点急:“你在国内能有什么?美国的医学资源是顶尖的,孩子还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可她不知道,吴天一早在1958年就跟着医疗队进过青海,亲眼见过藏族牧民因为高原肺水肿,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挣扎;也见过年轻的士兵因为急性高原病,突然倒在训练场上再也没起来。这些画面,早就刻进了他的骨子里。 美国大学的邀请函上,写着诱人的研究经费和教授职位,甚至承诺为他的家人解决绿卡。换做旁人,或许早就心动了。但吴天一拿着邀请函,整夜没睡,最后在回信里只写了一句话:“我的研究对象在高原,我的病人在高原,我不能走。” 他后来回忆这段往事时,总说自己不是“不爱家”,而是把“大家”看得更重。当时的中国,高原医学几乎是一片空白,没有自己的诊断标准,没有自己的防治方案,连基本的高原病数据都要依赖国外文献。吴天一清楚,要是自己留在国外,或许能成为一名知名学者,但国内的高原病患者,可能还要多受十几年苦。 回到国内后,他立刻带着团队扎进了青藏高原。为了收集第一手数据,他跟着牧民的帐篷转,海拔4000米以上的牧场,他一待就是几个月;为了测试高原适应能力,他亲自背着仪器徒步,好几次因为缺氧晕倒在雪地里。有一次,他在可可西里考察时,突发高原脑水肿,幸好同事发现及时,才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有人问他后悔吗?他笑着摇头:“你看看现在,青藏铁路修建时,我们的高原医学团队提前进驻,保障了几万工人没一个因高原病死亡;藏族牧民现在有了流动医疗车,再也不用为个感冒就跑几百公里。这些,比我在美国拿多少荣誉都值。” 他妹妹后来也慢慢理解了。多年后,妹妹去青海看他,看到他办公室里堆满了牧民送的哈达,看到他因为长期在高原工作,耳朵已经有点听不清,却还在给年轻医生讲高原病诊断要点时,终于说了句:“哥,你没选错。” 吴天一这辈子,没在国外留过一天,却用几十年时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高原医学研究所,制定了国际公认的高原病诊断标准,被藏族同胞称为“高原生命的守护神”。他用行动证明,真正的人才,从来不是用金钱和待遇衡量的——而是看他心里,装着多少人的期盼。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美国条件更好,带着你的孩子移民美国吧!” 这是我国医学专家吴天一前往美国与家人
探史官
2025-10-15 16:23:20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