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有很多公司都扎根在了中国,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机会,就拿阿斯麦来说,虽然不给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5-10-15 15:42:03

荷兰有很多公司都扎根在了中国,并且获得了不错的发展机会,就拿阿斯麦来说,虽然不给高阶光刻机,但他们依然有很大一部分营收来自中国,这种"既要赚中国钱,又要卡中国脖"的操作,实在是无耻! 今年10月安世半导体控制权变卦那事儿,这哪是什么普通的商业纠纷啊,分明是全球科技战里一场故意的“定点爆破”。   这家公司骨子里是荷兰飞利浦的底子,可实际掌权的是中资闻泰科技,这种特殊身份一摆出来,地缘博弈的那些弯弯绕绕全露馅了。   安世可不是块小蛋糕,给闻泰科技贡献的营收都超三成,更关键的是,它在全球汽车半导体圈子里是妥妥的头部玩家,攥住它简直就卡住了全球汽车产业链的脖子。   也正因如此,它成了各方争抢的香饽饽,而荷兰政府的操作,把那种又想占便宜又想使坏的嘴脸暴露得明明白白。   最让人不齿的是荷兰那套“既要又要”的把戏。   他们国内好多公司都靠着中国市场活得滋润,就拿阿斯麦来说,这可是荷兰的国宝级企业,中国市场给它贡献了将近15%的收入,要是没了中国订单,它的财报恐怕好看不了。   可转过头来呢?阿斯麦对着中国急需的高阶光刻机捂得严严实实,死活不肯卖。   这种一边赚着中国的钱,一边又帮着美国卡中国脖子的操作,简直无耻到家了。   荷兰政府其实也挺矛盾,一边得听美国的话,跟着搞对华技术封锁的小圈子,一边又舍不得中国市场这块肥肉,怕自家企业受牵连。   这种纠结最后全撒在了安世身上,搞出了一场披着“合法外衣”的夺权戏码。   9月底的时候,荷兰经济事务部一道命令下来,直接把安世全球30个实体的资产和业务调整全冻住了。   到了10月7号,法院又跟着凑热闹,拿《商品供应法》说事儿,把中方CEO张学政的职务给停了。   更凑巧的是,公司里三个外籍高管这会儿跳出来,向法院申请要削弱中方的控制权,这明摆着是“里应外合”,让外界的干预看起来像是“响应内部请求”,做得真够隐蔽的。   可他们拿出来的理由,不是“国家安全”就是“技术外泄”,翻来覆去也没拿出半点实在证据。   这说辞跟2022年英国搅黄安世收购案时用的借口一模一样,简直是把大家当傻子糊弄。 对中国来说,既然荷兰这么不讲规矩,那咱们也有反制的法子,稀土出口管制这类手段一摆出来,直接就瞄准了荷兰高科技产业的软肋。   更重要的是,这事儿彻底点燃了咱们自主研发的决心,工信部立马加快了脚步,氟化氪、氟化氩光刻机都实现量产了,核心部件国产化率。    80%的半导体设备也搞出来了,甚至用多重曝光技术试产了5纳米芯片,真是压力越大动力越足。   汽车厂商们都慌了,谁知道下一个被盯上的会不会是自己?只能咬牙花更多钱找好几个供应商,就怕被突然卡脖子。   对那些跨国资本来说,荷兰这波操作传递的信号太危险了:原来市场规则在政治面前这么不值钱。   就像之前地缘政治风险一冒头,阿斯麦的市值就蹭蹭往下掉,现在政治风险都成了企业必须算的核心成本。   说到底,安世这事儿把现在的科技博弈扒得明明白白。   荷兰或许暂时把公司抢过去了,可这种靠政治手段的“技术掠夺”,根本挡不住技术发展的规律。   他们不但没把中国卡住,反而可能逼出一个更强大、更坚决的对手。   更关键的是,荷兰丢了最宝贵的东西——作为全球合作的信誉。   这种信任一旦碎了,再想拼起来可就难了。   毕竟谁也不傻,没人愿意跟一个一边赚你钱、一边捅你刀子的伙伴长期合作。

0 阅读:0
紫蓝谈社会趣事

紫蓝谈社会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