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退出!   拉脱维亚退出!   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   挨着

掘密探索 2025-10-15 10:55:31

立陶宛退出!   拉脱维亚退出!   爱沙尼亚退出!波兰和芬兰也退出!   挨着俄罗斯的国家突然集体搞了个大动作,直接宣布要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   《渥太华禁雷公约》从1997年签了之后,一直是全球军控方面特别重要的成果,有164个国家都答应不用、不存、不造、不卖杀伤人员地雷,可俄乌冲突打到第三年,这战争把欧洲的安全想法全给改了。   俄罗斯在战场上用“地雷战术”,把邻国吓得不行,扎波罗热核电站周围,每平方米都埋着3到5枚地雷,哈尔科夫那边,雷区能连好几公里,乌克兰士兵往前冲的时候,被地雷炸死炸伤的都超过一千人了。   更吓人的是,俄罗斯根本就没签这个公约,打起仗来根本不受约束,这让邻国觉得:在保命面前,一张公约纸还不如一排反坦克地雷靠谱呢。   立陶宛这事儿最有代表性,这个才280万人口的小国,第一个在边境埋地雷,国防部长萨卡利埃内直接说,这是为了保边境安全。   芬兰也变了,本来是最后一个签这个公约的欧盟国家,国防部长安蒂·哈卡宁研究了俄乌战场的例子后说,地雷是成本最低的防御武器,这些国家的想法很简单:既然对手不守规矩,自己为啥要被规矩捆着?   这五个国家退约,直接原因就是怕俄罗斯军事威胁,2025年6月29号,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了开战以来最大规模的空袭,500多件武器装备把15个州给轰了个遍,炼油厂、电网还有居民区都被炸惨了。   这次空袭被看成是对乌克兰“蛛网行动”的报复,邻国们从这看到了最坏的情况:要是乌克兰顶不住了,自己就是下一个目标。   不过,地雷阵“吓唬人”的想法背后,藏着很大的失控风险,现在布雷技术可先进了,从人工埋变成“智能撒”,俄罗斯的“耕作”布雷系统,几分钟就能把好几个足球场那么大的地方布满雷,射程能有15公里。   波兰本地的工厂,一个月能造十万枚地雷,一枚才50美元,但联合国说,全球每年有五千多人被地雷炸死炸伤,其中80%是老百姓,边境线变成“死亡地带”后,一次无人机误判、一架战机飞偏了,都可能出大事。   更搞笑的是,乌克兰退约后说“战后排雷”,可周边国家都跟着学,波兰的雷区都开始建了,波罗的海三国还打算在堡垒里布地雷防御,这道“刺猬阵”能拦住入侵,但也把缓和关系的路给堵死了。   这五个国家退约,其实就是欧洲安全想法彻底变了,过去三十年,欧洲人总想着用条约和国际法搞个“安全乌托邦”,《渥太华公约》就是这种想法的产物,但俄乌冲突证明,在绝对实力面前,瞎想根本没用。   俄罗斯军队在顿涅茨克推进了五千平方公里,乌克兰靠无人机反击,结果把自己耗得差不多了,西方援助又因为美国大选停了,这些国家才明白:安全不能靠别人给,得自己争取。   这种变化比地雷本身更让人担心,以前的和平想法被现实砸得稀碎,欧洲被分成了两拨,中间隔着一片死亡地带,但地雷阵真能保安全吗?历史经验说不,一战里的堑壕战、二战里的大西洋壁垒,最后都没拦住失败。   更可能的是,这道雷区会变成“劝和符”——双方都意识到再打下去代价太大,说不定就又坐回谈判桌了。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这事儿,心里挺不是滋味的,一方面,能理解这些国家的绝望,邻居家天天擦枪走火,谁不想给自己家门口装个防盗网?但另一方面,地雷太不人道了,又让人揪心。   那些被扔下不管的地雷,可能等战争结束十年了,还会炸死炸伤老百姓,这种“长期伤害”比战场上的炮火还狠。   更得好好想想的是,这种“以暴制暴”的想法真有用吗?俄罗斯能往前冲,部分原因就是看出西方国家有“道德包袱”,他们不敢用集束炸弹,不敢大规模布雷,俄罗斯可没这些约束。   现在邻国们把公约撕了,看着是跟俄罗斯一个规矩了,其实可能陷入“军备竞赛”的怪圈:你埋一千枚地雷,我就埋两千枚;你造智能地雷,我就研发反地雷无人机。   最后的结果,可能是整个东欧变成一个巨大的“雷区博物馆”,老百姓成了最倒霉的“展品”。 或许,真正的出路不是埋多少地雷,而是怎么打破“安全困境”,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多边对话解决争端,在联合国框架下搞个均衡、有效、可持续的安全架构,地雷阵能挡住一时的入侵,但挡不住长期的信任崩塌。   当战争的规矩被改了,人道主义的底线被破了,这样的未来,谁敢轻易期待呢?答案可能就埋在那些安静的土地下面,等着某个不小心的时候,被彻底引爆。

0 阅读:306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