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前脚答应对华出口铁矿石使用人民币结算,可后脚就打算和美国签下关键矿产协议,还准备为新稀土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这事儿可不是突然发生的,以前国际铁矿石贸易基本被美元和几家巨头垄断,定价结账都得听人家的。 先说说铁矿石人民币结算这事儿,真不是拍脑袋决定的。以前国际铁矿石贸易就是 “美元说了算” 的地盘,必和必拓、力拓那几家巨头握着定价权,卖矿石要高价,结账还非美元不可。中国钢企每年买矿得先换一大笔美元,汇率涨一点就得多掏几千万,换汇的成本和风险全压在自己身上。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 “衣食父母”。2023 年澳大利亚卖了 9 亿吨铁矿石,85% 都运到了中国,光这一项就赚了 5910.55 亿元人民币,占了对华进口总额的 54%。 更关键的是,澳大利亚资源出口收入这两年一直在跌,从上一财年的 4660 亿澳元跌到 4170 亿澳元,能稳住中国这个大客户比啥都重要。所以央行上海总部一推动,必和必拓这些巨头立马就接了人民币结算的茬,说白了就是不敢得罪吃饭的主儿。 可澳大利亚好像没打算踏实跟中国做生意,转头就贴向了美国。G7 峰会上刚跟拜登握完手,就敲定了关键矿产协议,号称要 “协调政策和投资”,澳企还能享受到美国《国防生产法》的优惠政策。 这算盘打得挺响:既想靠中国市场卖铁矿石换人民币,又想抱美国大腿搞关键矿产赚政治资本。但它忘了自己的家底,美国连澳大利亚主要资源出口目的地的名单都挤不进去,欧洲也才只占 3%,真能替代中国的市场分量? 更有意思的是澳大利亚砸钱搞的稀土项目,阿拉弗拉公司拿政府资金搞 “从开采到提炼” 的一条龙生产线,还吹嘘分离实验成功了,想跟日本、欧洲的企业做生意。 可这事儿根本经不起细算:全球 70% 的稀土加工都得靠中国手艺,不是挖出来矿石就算数的。稀土里混着各种杂质,提炼纯度得靠真技术,还得处理大量有毒废水尾矿,环保成本高得吓人。 澳大利亚自己也承认,建完整加工链得烧几十年钱,现在投的 8000 万澳元连废弃物处理设施都未必够建周全。更打脸的是,它产的稀土矿石就算运到美国德州的工厂加工,成本比中国本土高一大截,厦门大学的专家早说了,这新供应链根本建不起来。 其实澳大利亚这是被 “资源依赖症” 逼的,它对华出口占了总出口的三分之一,矿产更是占了对华出口的 70% 以上,西澳大利亚州的家庭每年靠中资带动能多赚 8500 澳元。可架不住美国在旁边撺掇,说什么 “供应链安全”,其实就是想把澳大利亚的矿产当自己的储备。 但美国压根没给实在好处,协议只给政策优惠,没见真金白银的技术转移,反而想让澳企承担高成本的加工环节。要知道澳大利亚 53% 的锂产量、70% 以上的锂出口全靠中国消化,真跟中国撕破脸,这些矿产就是堆在地里的石头。 最拧巴的还是这种 “左右摇摆” 的风险,铁矿石人民币结算刚破冰,中国钢企省了换汇成本,澳大利亚也能稳住出口,本来是双赢的局。可要是在稀土、锂这些关键矿产上倒向美国,难免让中国犯嘀咕:这结算的诚意是不是掺了水? 而且中国早有防备,之前搞稀土出口管制时就明确要求 “最终用户申报”,想通过第三方转卖门都没有。澳大利亚就算跟美国签了协议,矿石炼不出来、卖不出去,最后还是白忙活。 说到底,澳大利亚还是没搞懂 “资源≠话语权”。铁矿石敢松口用人民币结算,是因为中国有市场分量;跟美国签协议、砸稀土项目,是怕失去政治靠山。 可它忘了产业链的核心不在矿山而在加工,全球稀土提炼的技术和成本优势还攥在中国手里,美国给的政策优惠换不来替代产能,中国的市场却能直接决定它的出口收入。 一边攥着人民币结算的实惠,一边盼着美国的投资,可忘了自家矿产的命门还捏在产业链手里。这左右逢源的算盘,怕是要打成左右为难。 毕竟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真要到了选边站的时候,85% 的铁矿石出口量和每年几千亿的收入,可比虚无的盟友承诺实在多了。
刚看到个消息,差点没把我气笑。现货铁矿石都跌到80美元了,人家必和必拓扭头就
【34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