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大使伯恩斯坦言,中国实力早已能和美国匹敌。但当被问 “中美共治” 时,他却急了:“这是绝对的羞辱。” 为证明美国不孤单,他抛出日、欧、澳、印四国名单,可话音刚落,一连串现实打脸接踵而至。 伯恩斯的反应其实透着美国骨子里的霸权惯性,承认中国实力是没法回避的现实,毕竟这些年中国在稀土管制、供应链反制上的手段,精准戳中美国高科技产业和海运的软肋。 美国政府自己都陷入停摆、军人薪资拖欠的内忧外患,想否认中国的分量都难。 但提“中美共治”就急眼,本质是放不下老大的架子,觉得跟别的国家平起平坐是掉价,这种心态把美国的傲慢暴露得明明白白。 更有意思的是他拉来的“盟友团”,一个个都在打自己的算盘。 欧洲这边,王毅刚结束对意大利和瑞士的访问,中意两国忙着推进临港创新产业园、航天卫星这些合作项目,瑞士也在加速中瑞自贸协定的升级谈判,贸易额这些年涨了不少。 欧盟内部对美国搞的产业限制早有怨言,毕竟中国的市场和技术对欧洲经济转型太重要,没人愿意为了美国的遏华政策牺牲自己的利益。 之前美国抡起关税大棒时,欧洲就吃过亏,现在更不会傻傻跟着站队。 日本的日子也没跟美国完全对齐,虽然表面上跟着美国搞军事合作,但经济上根本离不开中国市场。 美国之前加征钢铝税,日本只能捏着鼻子忍,可转头就悄悄扩大对华汽车零部件出口,毕竟企业要吃饭,总不能跟着美国一起赔本。 那些喊着对华强硬的日本政客,私下里最担心的就是影响双边贸易,真要选边站,经济利益永远比政治表态实在。 澳大利亚更是早就用行动表明了态度,之前跟着美国搞事情,结果自家的农产品、矿产出口受了影响,后来赶紧调整对华政策,恢复了不少商品的出口。 现在澳大利亚的矿场、农场都把中国市场当成重中之重,就算美国施压,也没人愿意再回到过去的僵局。 印度的反应最直接,压根就不买美国的账,美国想拉印度加入遏华阵营,可印度不仅公开抗议美国的贸易壁垒,还在很多国际议题上跟中国保持沟通。 印度心里清楚,自己的发展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更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合作,跟在美国后面当马前卒,除了得罪人没半点好处,这种亏本买卖印度可不会做。 中国从来就不认同这种大国说了算的霸权游戏,倡导的是所有国家平等对话的多边体系,这跟美国总想当老大的思路根本不是一回事。 美国的盟友们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利益面前没人愿意当炮灰,所谓的“阵营”早就松松散散。 这也说明,时代早就变了,单靠霸权和施压拉不起真正的同盟,平等合作才是人心所向。 美国要是还抱着老一套的傲慢心态,只会被现实一次次打脸。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美前驻华大使不装了:凭啥和中国组G2划“势力范围”?》
稀土只是前戏,美国学者:中方还有一张王牌没打,特朗普无能为力一场新的中美贸易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