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国又一城市被“霸占”,10万老外不愿走,还想留下来结婚生子,这个城市究竟有什么魅力? 在昆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美国人Kris就是其中之一,他在一条并不起眼的小巷里开了家主打萨尔瓦多风味的餐厅,生意好到连续几年稳居本地“必吃榜”。 每天晚上,店里都是热闹的中英混合聊天声和烤肉香,他在后厨、前厅来回忙活,脸上总挂着满足的笑。 娶了本地姑娘,生了孩子,他说自己没打算再回美国,因为昆明就是他心里的归属地。 像Kris这样的外国人,在昆明已经超过十万,他们骑着电动车挤在车流里,拎着菜篮子在市场用口音十足的中文讨价还价。 泰国人吴敏卿二十多年前来昆明打拼,从一家小餐馆开到六家连锁,还把云南的野生菌放进冬阴功汤里,深得本地人的心。 韩国的李京勋、法国的伊戈尔、英国的史蒂夫,他们不仅创业,还在这里成家,把家人接来同住。 昆明的吸引力,很多时候体现在两个字:“生活”。它有让人几乎挑不出毛病的气候,一年四季像春天,气温常在15到20度之间,既没有北方的冻彻骨,也没有南方的闷到喘不过气。 晴天多、空气新鲜,蓝天不是奢侈品而是日常背景,对依赖网络工作的“数字游民”来说,这是理想的居住地,而老年人更是享受这里像天然疗养院般的温和环境。 除了天气,生活节奏和成本也让人松口气,在不少国家,中产过日子都得紧绷着算账,而昆明的生活轻松得多,一碗正宗的过桥米线十几块,新鲜的水果蔬菜也不贵。 城市里有现代咖啡馆和烟火气十足的米线铺子肩并肩,生活并不再是一场无休止的赛跑,人们有时间坐下来喝茶、晒太阳、发呆。 地理位置更是昆明的优势,作为通向南亚、东南亚的门户,这里自古就是商贸、文化交流的前沿。 中老铁路开通后,从昆明去老挝万象只需九小时,带来了更多来自泰国、老挝、缅甸的商人、学生和务工者。他们觉得这里既亲近又充满机会。 机遇的背后,是城市的包容与细致的政策,国际学校满足外籍家庭教育需求,医院有外籍服务窗口和翻译,社区中心提供多语服务,还为创业外籍人士简化签证流程、给补贴和税收优惠,让他们敢在这里放手一搏。 文化的融合在昆明街头随处可见:墨西哥餐厅和云南烧烤店比邻而居,客人用不同的语言聊着天却共享美食的快乐,外国人带来了新菜系、新想法、更宽的国际视野,他们不再只是过客,而是参与到城市的发展中。 当然,大量外籍人口也带来教育、医疗、住房等压力,但昆明选择用开放的方式应对,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高效处理各种手续,并通过多语文化节、社区活动,让本地居民和外籍人士更好地了解彼此。 一位在昆明养老的法国老人说得好:“这里不是我的国家,却是我的生活。”昆明不追求虚张声势的国际化名号,而是用温暖、细腻的城市气质,让每个生活在这里的人都找到归属感。 而这些“新昆明人”,也在用自己的故事,悄悄改写着这座城市的未来。 【信息来源:《全省首创!昆明“外国人才工作居留许可”办理只需跑一次》——云南网】
[微风]中国又一城市被“霸占”,10万老外不愿走,还想留下来结婚生子,这个城市究
芸霄记史
2025-10-14 16:48:2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