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将军牺牲8天后,台北马场町又倒下一个大人物,陈仪。 马场町又响枪了,吴石走

椰子说历史 2025-10-14 16:35:55

吴石将军牺牲8天后,台北马场町又倒下一个大人物,陈仪。 马场町又响枪了,吴石走了才八天,就轮到了陈仪,这人个子高,比吴石年纪大,地位也重,在国民党那圈子里头衔一串一串的,陆军二级上将,浙江省主席,台湾省主席,抗战那会儿是核心人物,蒋介石最信得过的那批江浙老臣,岛上第一个当家的。 他不是那种偷偷摸摸搞联络的,是直接摆出来说要和平起义,不是策反,也不是突围,就是明着讲咱们合作吧,稍微懂点历史的听到这信号,后背都得发凉,那边在开枪,这边在提谈判,这事要是成了,整个局面都得翻过来。 陈仪自己心里也清楚,感觉风向不对,就去找汤恩伯聊,想让他帮忙说说情,结果汤恩伯转头就把这事捅了上去,直接递到蒋介石桌上,后面就没啥好说的了,陈仪被抓,临了还念叨一句,老汤这人卖朋友真是一把好手。 这事在岛上动静太大了,不是说陈仪这个人有多好,是到了他这个级别的人,只要松口说可以合作,两岸那种僵死的局面就可能撕开一道口子,蒋介石要是手松一松,没准真能谈出个新花样,可他那边一点余地不给,命令一下,枪就响了,跟吴石一样,处理得干脆利落,不公审,不宽大,一点情面不留。 北京那边的心彻底冷了,不是说对陈仪这个人怎么样,是那种感觉,你把手伸过去,对方直接给你砍了,你想谈,对方直接用枪堵你的嘴,这后面还怎么谈。 现在回过头看,那一年差不多是最后一次能坐下来谈的机会了,那之后就没什么话好说,直接就是动手,四个月后,镇反运动就开始了,全国范围搞起来,那不是拍脑袋决定的,是岛上枪声一响,谈判的路彻底断了之后,这边唯一能做的回应,你杀我的将军,那大陆这边也别想手软了。 那段时间,好多所谓的“残余势力”都被清算了,有人不明白为啥下手这么重,真就是政治斗争,外面人看不懂,其实就是之前给你路你不走,想跟你谈你开枪,那后面就别怪大家都不留余地了。 历史往前走,很多时候不是什么大战略推着,就是那么几个瞬间的决定,一下子就把整个棋盘给掀了,陈仪一倒,不光是他这个人没了,是整个从战场走向谈判桌的路,就这么断了。 蒋介石那边呢,他怕别人说他软弱,怕开了“通共不杀”这个口子,底下人心就散了,再说陈仪死了,也好跟美国人有个交代,队伍里干净,没二心,可付出的代价呢,就是北京彻底看明白了,谈是谈不成的,以后也别提合作了,只能想别的办法。 所有的退路都被堵死了,陈仪走进牢房的时候,估计自己也想明白了,他不是因为犯了什么事,他是被当成了一个符号,杀他不是杀他这个人,是杀掉“合作”这种可能性,吴石也一样,都不是简单的通敌,是代表了另一种理想主义的破灭。 历史的关键节点,往往不在那些协议和外交辞令里,就在这种你伸出手,对方掏出枪,你想拉一把,别人递过来一把刀的细节里。 从那以后,两岸的气氛就完全变了,谁也不再客气,谁也不再抱有幻想,你说起义,先问问子弹同不同意,你想来谈判,人家转头就能把你送上刑场。 这些事现在回头看,年轻人可能不太理解,为什么一个小小的人事变动能掀起后面那么大的风浪,你看看后面发生的事就知道了,1950年朝鲜战争开打,联合国军来了,1951年镇反席卷全国,政治清洗一波接一波,1955年一江山岛战役,大陆硬是渡过东海去打,虽然没拿下台湾,但这一连串的硬碰硬,就是从吴石、陈仪的枪声之后,调子就全变了。 历史不是突然拐弯的,是自己把所有的岔路都给炸了,走到最后,就只剩下一条路可走。 那些人当时开枪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会带来什么,可能想过,也可能根本顾不上想,只知道那一刻不能手软,没想过手这么一堵,剩下的就只有火药桶和刺刀了。

0 阅读:0
椰子说历史

椰子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