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图中的事件,我们先别急着把这件事简化为“小孩看鬼片被吓疯,学校该赔多少”。

喵柚时光笔记 2025-10-14 15:25:57

各位,图中的事件,我们先别急着把这件事简化为“小孩看鬼片被吓疯,学校该赔多少”。 科任老师请假,班主任把40分钟自习课像接力棒一样交给“全班自治”。 听起来很民主,对吧? 可民主最怕的是,没人提醒“边界”。 学生共识≠安全共识 少年投票可以决定下课买辣条,却不能决定精神阈值。恐怖片的分级制度,就是社会给未成年人的“护栏”。护栏之所以存在,正因为悬崖不会自己贴警示条。 老师点头≠风险豁免 班主任的“同意”在教室里像一枚公章,盖下去,责任就生成。法律不看你有没有恶意,只看你有没有过失,没审查内容、没预判后果、没通知家长,三没叠加,就是30%的源头。 恐怖片≠儿戏:被低估的“心理剂量” 有人说:别人都看,怎么就你出事? 这就是典型的“幸存者偏见”。 青少年大脑边缘系统发育未完成,恐怖影像的“情绪残留”比成人高3~5倍。 换句话说,同一片段,大人看完“哦好假”,孩子却可能“灵魂出窍”。 学校辩称“内容审核义务不在我”,就像把打火机扔进幼儿园,再补一句“我又没教他点火”。 教育者的“注意义务”不该随着铃声下班。 它真正递到我们手里的,是三把钥匙: 第一把给学校:空堂不是“空”了时间,而是“满”了责任;任何一节没有目标、没有看护、没有备案的自习,都是潜在的事故温床。 第二把给老师:民主很宝贵,但专业是底线;学生可以提议,成人必须审核;把“同意权”升级为“审查权”,才是教师的职业铠甲。 第三把给家长:别等孩子被恐惧“点名”才想起和他聊聊屏幕里的鬼;家庭是最后一道心理防波堤,越早谈论黑暗,越少被黑暗反噬。 希望下一次有人站出来说: “这部片不适合我们,换一部吧。” 那一刻,教室真正长大,孩子才真正安全。 该事件不仅是法律责任的厘清,更是对校园管理范式从“事后追责”转向“事前预防”的迫切呼唤。 朋友们,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图源网络] 今日所见所闻自习课看恐怖片

0 阅读:0
喵柚时光笔记

喵柚时光笔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