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若中国不偿还百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600亿美元 说起中美之间的那些经济纠葛,总能挖出些让人哭笑不得的旧账。最近美媒又炒起一桩陈年往事,标题党似的宣称,如果中国不把百年前清朝欠下的那笔铁路债还了,美国就不认账欠中国的8600亿美元国债。这话听着像街头小贩讨价还价,可搁在国际舞台上,就透着股子霸道劲儿。 先从那张“湖广铁路债券”说起吧。这玩意儿得追溯到1911年,那时候清政府快要垮台了,急需钱修铁路,尤其是连接湖南和湖北的湖广线。列强一看机会来了,四国银行团——英国、法国、德国和美国——凑了500万英镑的款子,换成债券形式借给清朝。美国的投资者分到了一杯羹,大概占了四分之一。债券上写得清清楚楚,担保是铁路的收入和关税,利息年年付,本金到期还。可惜,辛亥革命一闹,清朝没了影儿,铁路也半途而废。民国接手后,勉强还了点利息,到1938年就停了。国民党政府忙着打仗,哪顾得上这档子事。新中国成立后,更是直接划清界限,说这是不平等条约下的“恶债”,不认账。 这笔债就这么尘封了快百年,直到上世纪70年代美国那边有人闲得慌,翻出旧债券想讨说法。1979年,一帮美国债券持有人组团起诉中国政府,要求还本付息,算下来本金加利息得有上亿美元。中国当时刚建交没几年,没出庭应诉,美国阿拉巴马州北区联邦法院就缺席判决中国败诉。法院的逻辑是,根据1976年通过的《外国主权豁免法》,外国政府的商业活动不受豁免保护,发行债券就算商业行为,中国得赔。可这法子是新颁布的,不该追溯到旧案子上。中国外交部赶紧抗议,说这是公然侵犯主权,违反国际法上的绝对豁免原则——哪个国家法院能随便传唤另一个主权国家? 闹到这份上,美国国务院坐不住了。1983年,他们提交了“利益声明”,明确支持中国重审,理由是国家利益考量,不能让旧债搅和中美关系。法院一听,赶紧翻盘,撤销原判,认定中国享有豁免权。这案子就这么不了了之,债券持有人空欢喜一场。从那以后,类似起诉零星冒头,但基本都撞上豁免墙,讨不到便宜。国际法上,主权豁免是铁规矩,除非当事人自愿放弃,否则外国法院管不着国家行为。这不光是中美的事儿,全球都这么玩儿。 快进到2019年,中美贸易战打得火热,美国那边又有人旧事重提。这回是田纳西州众议员马克·格林,他选区里有位老太太拿着家族传下来的债券找上门。格林一算账,本息滚到现在,足足1.6万亿美元,够吓人了。他联手亚利桑那州参议员玛莎·麦克萨利,提出一项决议案,直指中国得还这笔钱。提案里明摆着:如果中国不认旧债,美国就拒绝承认中国持有的8600亿美元美债。当时中国美债持有量确实在1万亿上下,8600亿这个数字可能是扣了短期债的估算。格林他们在国会山上鼓吹,说这是“公平交易”,中国崛起挤了美国风头,得用这招敲打敲打。美媒像《国会山日报》跟风报道,标题就爱耸人听闻,搞得好像美国真要赖账似的。 这提案听着荒唐,但背后藏着算盘。美国美债是全球霸权的支柱,中国作为大买家,手里捏着这么多,随时能抛售搅局。贸易战升级,美国急眼了,想用旧债当筹码,逼中国别动美债,顺便转移国内视线。提案还要求国务院评估影响,推动谈判,表面上冠冕堂皇,骨子里就是想占便宜。共和党那边附和得欢,民主党多半摇头,说这不靠谱,容易闹大。可提案提交后,基本石沉大海,没进全院表决。为什么?国会山上事儿多,疫情一闹,大家顾不上这冷饭。加上中国外交部低调回应,重申不继承旧债立场,国际社会也看热闹不嫌事大,没人真当回事儿。 话说回来,这事儿暴露了美国在债务游戏里的双标。美债总规模超34万亿,中国持有量虽降到8000亿出头,但仍是第二大债权国。日本稳坐第一,德国法国也跟着减持。去美元化浪潮起来了,沙特用人民币买油,巴西跟中国签货币互换,美国的金融霸权隐隐松动。赖账?美国自己二战后就玩儿过这手,当年通过《租借法案》借钱给盟国,战后英国还了60年才清。苏联的账到现在也没结清。中国买美债是市场行为,凭啥用清朝旧账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规则里,债务继承得看具体情况,尤其是殖民时代的不平等债,更没强制性。 从法律角度挖深点,《外国主权豁免法》虽改了美国从绝对豁免到限制豁免的立场,但对旧债不溯及既往。1983年湖广案就是先例,国务院的声明等于默认中国豁免适用。提案里提的1.6万亿是天文数字,实际债券持有人也就几百人,分散在民间,起诉起来费劲。马克·格林这人,军医出身,退役后从政,专攻医疗和退伍军人议题,这次插手旧债,估计是想刷存在感。麦克萨利当时竞选失利,也借机出风头。可提案没过,格林继续干他的国土安全委员会,2024年还推过退伍军人法案。债务风波成了一阵风,吹过就散。中国这边,从不急不躁。外交部发言人总说,新中国是新中国,清朝的债跟我们无关。
美媒:若中国不偿还百年前的债务,美国也将不承认欠华8600亿美元 说起中美之间
义气先义
2025-10-14 11:11:07
0
阅读:171
岭南客
大清欠的债找大清去,关我共和国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