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若美国要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

物规硬核 2025-10-14 10:46:32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再次语出惊人!他说,“若美国要扼杀他们,中国真的无能为力!”不仅如此,他又一次强调自己“美国人”的身份,他说,“自从我来到美国并于1962年入籍以来,我的身份一直是美国人,除此之外别无其他!”   张忠谋生于1931年的浙江宁波,经历过战乱年代,后来赴美留学,在麻省理工和斯坦福深造,1962年,31岁的他正式成为美国公民,即便在1985年回台湾创办台积电后,他依然保留着美国国籍。   这样的跨文化背景,让他成了全球化时代的典型代表,用现在的话说,他活成了"世界公民"的样子,但现实很骨感,在半导体这个事关国家安全的领域,个人的身份选择,终究绕不开国际政治的制约。   张忠谋之所以判断美国有能力制约中国半导体发展,不是信口开河。   虽然台积电在全球芯片代工领域独占鳌头,但其核心技术仍然离不开美国,芯片设计软件来自美国,关键设备来自美国,连最大客户也都是美国公司。   更重要的是,美国近年来通过《芯片法案》,拉着日本、荷兰等小伙伴组建了"半导体联盟",从光刻机出口到人才流动,全方位布控,说白了,台积电之所以成为香饽饽,正是因为它太重要了,重要到不得不成为大国博弈中的关键棋子。   面对中美两头的压力,台积电一直在走钢丝,一边在美国建厂以示友好,一边又在大陆扩产保住市场。   张忠谋的直白表态,某种程度上打破了这种微妙的平衡,他在回忆录里说过,"企业可以跨国界,但权力不行,"这句话现在听起来,特别应景。   不过,张忠谋并非看衰中国半导体,他清楚地知道,从落后到追赶,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整个产业生态的问题,中国就算能在某个环节突破,如果无法融入全球研发网络,还是事倍功半。   张忠谋的话揭示了一个趋势,半导体产业正在从"全球分工"走向"各自为政"。   当技术成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商业效率就得给政治安全让路,台积电的处境就是个缩影,就算想保持中立,也难逃被卷入漩涡的命运。   对中国来说,这番话既是提醒,也是鞭策,近年来中国在成熟制程上的快速发展、对第三代半导体的重点投入,都可以看作是对"卡脖子"的回应,但要真正突破,关键还是在"自主创新"和"对外开放"之间找到平衡。   张忠谋的大实话,虽然听着不太舒服,但确实点出了现实。   他让我们看清,"市场换技术"不是万能钥匙,"全球化必胜"也不是必然趋势,在这个技术被政治化的时代,商业逻辑经常要让位于国家战略。   不过,张忠谋的"美式务实"与中国的"自主创新"未必不能兼容,看看台积电自己的发展历程,从一开始依赖国外技术,到现在掌握全球顶尖工艺,不正是在借鉴中创新、在合作中自强的过程吗?   有意思的是,张忠谋的美国人身份,也让我们思考,在这个越来越分裂的世界,人才的流动、知识的共享,会不会因此受阻?历史上很多重大突破,都是来自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合作的结果,如果大家都关起门来搞研发,损失的可能是全人类。   说到底,在这场芯片竞争中,真正的赢家或许不是哪个国家,而是那个能在封锁与开放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的文明。

0 阅读:67

猜你喜欢

物规硬核

物规硬核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