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立陶宛能源部长瓦伊丘纳斯在接受当地广播电台采访时也宣布,将禁止

百日依山尽 2025-10-14 10:37:15

2025年10月,立陶宛能源部长瓦伊丘纳斯在接受当地广播电台采访时也宣布,将禁止在立陶宛能源设施中使用中国制造的零件,并声称中国“仍然对立陶宛能源安全构成威胁”。 瓦伊丘纳斯的这个决定并非突然冒出。公开资料显示,他担任能源部长期间,正赶上立陶宛能源转型的关键阶段。2025 年 2 月,立陶宛刚和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一起,彻底断开与俄罗斯控制的电网,花了近 16 亿欧元接入欧洲电网,其中 75% 的资金还是欧盟给的。 这件事让瓦伊丘纳斯在国内收获不少关注,也让他对 “能源安全” 格外敏感,甚至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要 “清除所有潜在风险源”。 但实际情况是,立陶宛的能源设施里早就有中国零件的身影。在其西部港口克莱佩达的风电项目中,部分风机的核心控制模块就来自中国企业;首都维尔纽斯周边的光伏电站,逆变器等设备也有不少是中国产的。 这些零件从 2020 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运行至今没有出现过任何安全问题,反而因为性价比高,帮当地降低了不少建设成本。 更值得注意的是,瓦伊丘纳斯的表态和欧盟近期的动作形成了呼应。2024 年 4 月,欧盟刚对中国光伏企业、风机制造商发起反补贴调查,理由是依据《外国补贴条例》,怀疑中国企业获得不当支持。 但欧盟中国商会很快指出,这个条例里 “外国补贴” 的定义模糊,欧方还扩大了调查范围,甚至要求企业短时间内提交涉及商业秘密的材料。立陶宛作为欧盟成员国,这次禁售中国零件,难免让人联想到这层背景。 不过立陶宛自身的能源状况恐怕经不起这样的调整。断开俄电网后,立陶宛得依赖波兰和芬兰的电网调节频率,电力稳定性本就下降了,每户家庭每年的电费还多了约 12 欧元。 如果要替换掉现有设施里的中国零件,不仅需要重新招标采购,还得停工改造,保守估计要多花上千万欧元,这笔钱对本就依赖欧盟资助的立陶宛来说不是小数目。而且欧洲本土的新能源制造企业数量不多,很多零件得从其他国家进口,价格和交货速度都没优势。 这种 “一刀切” 的做法,在立陶宛国内也引发了讨论。有当地能源企业负责人私下透露,他们之前采购中国零件时,已经过严格的安全检测,现在突然要替换,既浪费成本又影响工期。而瓦伊丘纳斯对此的回应,始终绕不开 “安全威胁” 的说辞,却拿不出具体的证据。 要知道,立陶宛之前在制裁问题上就有过类似操作。2023 年讨论对俄第 12 轮制裁时,他们甚至建议把纽扣、钉子这些缝纫工具都列进去,理由是 “降低俄罗斯工业能力”,当时就被不少国家觉得过于极端。这次针对中国能源零件的禁令,是否会重蹈覆辙,还得看后续的实际影响。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0 阅读:85

猜你喜欢

百日依山尽

百日依山尽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