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终于对巴基斯坦出手了!耿爽在联合国当众“开火”,直接剑指巴铁内部的恐怖组织,还给出了清晰建议,这一幕震撼全场! 俾路支解放武装成立于2000年左右,主要活跃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及其周边山区。这个组织以追求当地独立为名,实际通过暴力手段制造分裂。成员多来自当地不满群体,利用地形复杂和跨境走私维持资金链。他们装备虽不精良,但袭击方式多样,包括路边炸弹和自杀式爆炸。这些行动针对平民、军人和基础设施,造成数百人伤亡。巴基斯坦政府视其为国内安全隐患,但打击效果有限,因为组织藏身阿富汗边境,外部支持疑云密布。 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旗舰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亿美元,主要落在俾路支省。瓜达尔港、公路和能源设施本该带动当地发展,却成了俾路支解放武装的打击重点。他们视这些工程为资源掠夺,多次发动袭击。2018年8月,奎达附近一辆载中国工程师的巴士遭枪击,多人受伤。2021年7月,达苏水电站通勤车队遇自杀炸弹,9名中国公民丧生。2022年4月,卡拉奇大学孔子学院外,一名女性炸弹手引爆摩托车,3名中国教师当场死亡。这些事件让项目延误,安全成本激增,中国企业不得不加派安保。 袭击不止于此。2024年3月,俾路支省一处中资矿区遭武装分子突袭,工人被劫持数小时。8月,瓜达尔港附近公路爆破,影响货运线。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分支马吉德旅公开认责,通过视频宣称是为抗议外国介入。巴基斯坦军方虽组织“Baam行动”,击毙部分头目,但组织迅速重组。外部势力涉嫌提供资金和技术,让这些团体屡禁不止。中巴合作本是互利共赢,却因安全威胁蒙上阴影,中国损失不只经济,还有人员伤痛。 2025年10月6日,美东时间,联合国大会第六委员会会议聚焦消除国际恐怖主义。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上台发言,直指俾路支解放武装对中国公民和企业的系统性袭击。他强调,中国是恐怖主义受害者,这些行动已威胁中巴战略伙伴关系。耿爽列举数据,自2018年起,至少20起针对中资项目的暴力事件,导致数十人死亡。组织背后可能有外部支持,单纯双边追凶不够用,必须国际合力。他呼吁将俾路支解放武装及其马吉德旅列入1267制裁名单,冻结资产,限制旅行。 耿爽的发言不止谴责,还提出三点主张。第一,坚持统一标准,反对双重标准,凝聚国际反恐合力。第二,完善法律框架,推动《关于国际恐怖主义的全面公约》和《联合国打击网络犯罪公约》。第三,系统观念,重视发展问题,打破贫困与恐怖的循环;加强科技应对“数字恐怖主义”。他点名打击东伊运、伊斯兰国和俾路支解放武装,强调情报共享和资金追踪切断后勤。中国此举显示维护利益的决心,从双边转向多边平台,提醒全球恐怖无国界。 这一表态对巴基斯坦是外交压力。两国是全天候伙伴,中巴经济走廊投资巨大,但俾路支问题考验治理能力。巴方多次承诺打击恐怖,却行动滞后,内部政治分歧让军力镇压难以为继。耿爽发言后,巴基斯坦外交部次日声明,将深化反恐合作,但未直接回应制裁。伊斯兰堡高层讨论激烈,一派主张对话缓和,一派强调武力。高层游说盟友缓冲,但中国立场明确,避免恐怖进一步威胁地区稳定。 国际反应分化。多数亚洲和非洲国家支持中国呼吁,认为有助于遏制跨境威胁。俄罗斯附和情报合作必要性。日本等国赞赏多边路径。但西方国家谨慎,美国、英国、法国一周前以“技术搁置”挡下中巴安理会提案。他们担忧制裁加剧巴国内分裂,引发极端反弹。联合国反恐委员会讨论升温,启动情报交换小组。耿爽的发言注入动力,推动草案成型,全球媒体争相报道,凸显中国在南亚反恐中的角色。 俾路支解放武装的威胁不止中巴,波及地区安全。组织与信德解放军等结盟,袭击范围扩展到阿富汗。2025年3月,巴基斯坦一处军营遭袭,25人死亡,该组织认责。8月,美国国务院指定马吉德旅为外国恐怖组织,冻结其资产。但外部支持让打击难根除。中国呼吁制裁,正是为保护投资和人员,同时推动巴方提升治理。长远看,反恐需结合发展,改善俾路支民生,减少分裂土壤。这不仅是安全议题,更是全球合作的试金石。
看到攻击11部署在中印边境,才理解巴基斯坦为什么开始靠近美国中国把攻击11隐
【18评论】【3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