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反应来了:装淡定。 大陆“最严稀土禁令”对台冲击大不大?台湾经济部门12日发

史鉴奇谈 2025-10-13 17:03:33

台湾反应来了:装淡定。 大陆“最严稀土禁令”对台冲击大不大?台湾经济部门12日发布声明刻意淡化,声称台湾半导体所需的稀土产品或稀土衍生物等,以欧美日供应为主,大陆扩大稀土出口管制,直接影响较低,预估对台湾半导体制程尚无显著影响。 前民意代表蔡正元直接戳破窗户纸,去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7000吨稀土要是真断供,台积电这类半导体巨头就得面临停工危机。这话不是危言耸听,稀土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半导体产业链里的“隐形骨架”。   台湾经济部门刻意强调“欧美日供应”,却故意不提一个关键事实。就算从日本进口加工半成品,那些上游原料源头还是绕不开大陆的全面管制。   岛内学者徐遵慈的研判说得明白,全球稀土产业链里,大陆掌控着从开采、冶炼到分离的全链条优势,欧美日的加工环节根本离不了大陆的原始材料。   台积电作为台湾经济的“压舱石”,对稀土的依赖早就刻进了生产流程。芯片制造里的永磁材料、抛光材料,还有封装测试环节用的特种合金,哪一样都得用稀土。台湾经济部门说“对半导体制程尚无显著影响”,可他们没算过替代成本这笔账。   现在从大陆进口的稀土氧化物,每吨价格大概20万美元,要是转从美国进口,算上运输和中间商加价,成本得翻三倍不止。更要命的是供应稳定性,美国稀土产能才刚恢复没几年,去年全年产量也就4.3万吨,连自己国内需求都满足不了,哪有多余的给台湾?   日本倒是能提供部分加工品,可日本的稀土原料80%还是从大陆进口的。大陆这次扩大出口管制,不光管成品,连稀土矿砂、分离技术都卡得严,日本自己的企业都在喊原料紧张,哪还能匀出份额给台湾?   台湾半导体产业每年消耗的稀土量虽然不算天文数字,但贵在种类全。像制造芯片刻蚀机用的钕铁硼永磁体,需要高纯度的钕和镨;封装环节用的镝元素,全球90%的产量都来自大陆。这些特殊稀土品种,欧美日的产能加起来都不到大陆的零头。   台当局想靠“供应链多元化”蒙混过关,可这事儿哪有那么容易。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讲究“即时供应”,台积电的晶圆厂24小时不停工,原材料库存最多只够维持两周。要是从欧美日调货,光海运就得半个月,中间再出点海关查验之类的幺蛾子,生产线就得停摆。   去年台湾从大陆进口的7000吨稀土里,有3000吨是用于半导体和电子产业的关键品种。蔡正元警告的“停工危机”,其实是算准了台湾产业的“命门”。台积电南京厂之前就因为某类稀土材料断供,被迫减产3天,损失了上亿元新台币,这还只是小范围缺货的后果。   台湾经济部门的声明里没提下游产业的连锁反应。半导体是台湾的支柱产业,带动着电子代工、精密制造等上万个配套企业。要是台积电停工,鸿海、和硕这些代工厂的订单就得延期,苹果、高通这些客户的产品发布会都得跟着改期,整个产业链的损失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更有意思的是,台当局一边说“影响不大”,一边偷偷派人去日本谈稀土采购。日本媒体曝光,台湾“经济部”官员上周秘密访问东京,想跟日本稀有金属企业签长期供货协议,结果被对方以“自身产能不足”为由婉拒。这种“嘴上硬骨头,行动很诚实”的操作,恰恰暴露了他们的焦虑。   岛内工商团体也没闲着,工业总会已经给台当局提交了紧急报告,请求尽快与大陆协商稀土供应问题。他们比谁都清楚,台湾半导体产业的优势建立在稳定且廉价的原材料供应之上,一旦这个基础动摇,所谓的“科技领先”就是空中楼阁。   大陆这次的稀土禁令,不是针对台湾同胞,而是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必要举措。可台当局偏偏要把经济问题政治化,既不肯承认两岸产业链的紧密联系,又想靠“去大陆化”蒙混过关,结果只能是自欺欺人。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