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要彻底玩死中国,是绝不会只用一种手段的。”最近,美国为了迫使咱们放松稀土出口管制政策,又宣布把全球最大几家半导体制造商用美国技术的许可豁免给取消了,在原本的芯片制裁外,又给咱们的光刻胶和光刻机来了一刀“制裁”。 美国又出招了,这次瞄准的是那些在中国有工厂的半导体巨头,比如台积电、三星,一纸通知,取消了它们继续在中国使用美国技术的许可,等于是在原本的芯片禁令上,又加了一道锁。 这不是突然心血来潮,而是美国对中国动手早就不是一招一式,而是一整套组合拳——从芯片到光刻胶,从稀土到设备维护,一环扣一环,步步紧逼。 美国到底想干嘛? 从表面看,美国这次取消出口许可,好像只是对芯片行业的“技术问题”。但往深了说,这是一次彻头彻尾的“卡脖子行动升级版”。 它不是盯着哪家中国公司,而是直接冲着整个在中国运行的半导体体系来的。 这招狠在哪?不只打中国企业,也打在中国搞生产的外国公司。比如,三星在西安的闪存工厂,产能占全球近三分之一,这下许可一没,机器一停,全球供应链都得跟着打喷嚏。 美国并不是在打一场常规贸易战,而是在打一场“高科技冷战”。芯片战线拉得越来越长,制裁的手段也越来越细。 不得不提中国的“反制”,而这就绕不开一个词:稀土。这个听起来挺不起眼的词,实际是整个高科技产业的命门。 你要做芯片,稀土是必须的;你要造光刻机,稀土是骨架;你要搞雷达、卫星、导弹,稀土更是关键材料。而这些东西,中国掌握着全球绝大多数的精炼能力。 尤其是镓和锗,全球找不到第二个像中国这样能炼得又纯又多的国家。 美国不是不知道这个威力,所以当中国开始对稀土出口搞“逐案审批”的时候,它其实已经感受到了真正的“卡脖子”滋味。 于是,局势就变成了现在这样:你掐我设备,我掐你原料,谁也别想舒服。 可美国算盘打得精,它想通过不断加码制裁,把中国逼到让步。它以为自己技术领先,就能让中国低头。 现实是,中国虽然一时难产,但也不是坐以待毙。比如,国产芯片这几年就没停过步。中芯国际在成熟制程上已经站稳脚跟。 你制裁得越狠,中国越是动真格地搞研发。以前还有点依赖进口,现在是逼着自己啥都得会点。 虽然还远没到完全替代的地步,但这条“自力更生”的路,已经被美国推进了快车道。 当然,中国也不是光靠硬扛。打蛇打七寸,美国靠制裁设备和技术掐中国,结果掐到后来,发现自己也受了伤。 高通、美光这些美国芯片公司,原本靠中国市场吃饭,现在被自己的政府逼得断了粮。美国半导体协会自己都认账了,这两年因为对华出口限令,美国芯片公司损失了几百亿美元的收入。 而且,美国想靠“拉帮结派”来围堵中国,效果也不像它想象的那么顺利。比如日本、荷兰在设备出口上确实配合了一阵,但一旦涉及本国企业利益,也开始犹豫。 所以,美国这套“组合拳”,看着气势汹汹,实则不可能持久全胜。它打的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消耗战,既想卡住中国,又不得不面对自己国内产业的反噬。 更何况,中国这边也不是省油的灯,既有资源优势,又有市场韧性。 说到底,美国的策略从来不是“只打一招”,而是“多线围剿”,从技术、政策、舆论、甚至金融都在下手。 它不是要打一场胜仗,而是要让你永远疲于应对。你刚研发出芯片,它给你断光刻胶;你刚搞定设备,它卡你原材料出口;你刚建立供应链,它让盟友断你后路。 但中国的回应也不是一味被动。稀土政策的调整,是在告诉对方:你打压得越狠,我也不会再当那个“全球供应链的老好人”。你想拿大棒敲我,那我也有铁锤在手。 现在的局面,说白了就是“谁也别想靠一根绳索勒死对方”。美国不会放弃技术霸权,中国也不可能放弃科技自主。这个局,注定是个长期拉锯。 真正决定胜负的,不是某一次制裁奏效没奏效,而是谁能在这种高压之下,稳住阵脚,走出自己的节奏。 表面上看,美国还在“领先”,但如果把时间拉长,谁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 现在的中国,早就不是那个“求你卖芯片”的买家了。你有技术,我有资源;你有联盟,我有市场。 美国要彻底玩死中国,靠一招肯定不行,但靠多招,也未必能成。 因为这不是一场谁压过谁的游戏,而是一场谁更能扛的持久战。谁先撑不住,谁就先出局。
稀土之后,中国又一记“断电”重拳,这才是真正对美战略级武器!近日,中国推出了一
【1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