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发现不对劲了! 除了稀土以外,中国手里还有一张王牌没用,那就是美国的医药供应链。这张医药牌才真叫致命,美国的救命药原料,几乎全攥在咱们手里! 2023年,美国那场抗癌药危机还记得不?治疗卵巢癌、睾丸癌的顺铂注射液全美国断供,医院里等着化疗的病人急得没办法,FDA那帮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最后只能拉下脸来求中国药企。结果咱们齐鲁制药两个月,就把贴着中文标签的药空运过去,才算把美国的医疗窟窿补上。这事儿过后,美国人才后知后觉:原来他们吹得天花乱坠的医疗体系,连治癌症的基础药都离不了中国。 更吓人的是,这种依赖早不是个别情况,而是渗到了美国医药的每根毛细血管里。CNN去年做的调查里写得明明白白,美国市场上90%的活性药物成分都得靠进口,这里面足足六成是从中国运过去的。别以为活性药物成分,是啥无关紧要的包装材料,这可是药的“心脏”,没了它,再先进的制药厂也只能对着空机器发呆。 就说治肾上腺疾病的氢化可的松,美国96%的进口量都来自中国;家里常备的布洛芬,九成得从咱们这儿买;连小孩退烧用的对乙酰氨基酚,73%的进口也得靠中国。这些都不是可有可无的保健品,是感冒发烧、慢性病患者天天要吃的“刚需药”,真要是断了供,普通病痛都能拖成大麻烦。 而且咱们攥着的,不只是现成的活性药物成分,连生产这些成分的“钥匙”——关键起始材料(KSM)也被中国垄断了。全球三千多家原料药企业,中国占了快一半,中间体产量更是占了全球八成。这优势不是凭空来的,靠的是咱们完整的化工产业链,从石油裂解到精细化工,一步到位就能出药用中间体,成本和效率摆在那儿,印度、欧洲的同行根本比不了。 美国政府当然知道这事儿悬,2023年拜登还签了行政命令,搬出《国防生产法》说要把医药供应链“抢回来”。又是砸3500万美元给国内药企建无菌注射药工厂,又是搞个白宫供应链韧性委员会,放话五年内要把关键药物的国内产能提至70%。听着挺厉害,实际操作起来全是笑话。 有家美国药企想在本土建个原料药厂,光审批流程就走了两年,地方政府一会儿说环保不达标,一会儿又要额外收“安全税”,折腾半天好不容易破土动工,才发现连生产青霉素的基础原料6-APA都造不出来。美国的化工产业早空心化了,最后只能灰溜溜放弃,接着从中国进口。 后来美国又想找印度当“备胎”,结果发现印度的原料药产业就是个“二道贩子”。印度政府自己的报告都写着,他们70%的原料药原料得从中国进口。也就是说,美国药企就算把订单下给印度,最后还是得通过印度中间商从中国买原料,除了多花冤枉钱,啥用没有。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既然攥着这么大的筹码,为啥不直接用?其实不是不想,是咱们一直没打算搞“以人命为筹码”的博弈。就像2023年中国对稀土设备搞出口管制,也没把稀土原料一棍子打死,还给全球产业链留了调整空间。医药这事儿更特殊,真要是断供,受影响的不只是美国,还有其他需要中国原料药的国家,咱们没必要做这种损人也未必利己的事儿。 但这可不代表中国没反制的本事。真要是逼急了,中国只要限制抗生素中间体出口,美国医院马上就得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要知道美国40%的青霉素原料药都来自中国。更狠的是,咱们在生物类似药领域已经发力了,胰岛素、阿达木单抗这些生物药早就实现突破,一旦大规模进美国市场,美国药企靠高价垄断的日子就到头了。 最让美国坐不住的,还是中国创新药的崛起速度。2025年海南自贸港搞了个“乐城研用+海口生产”模式,把海外创新药从引进到国产化的周期从4年缩到1年。就说先声药业的化疗保护药科赛拉,在美国卖1400美元一支,国产化后才466元人民币,还进了医保。这种“中国速度”让美国药企慌得不行,他们比谁都清楚,等中国握牢从原料药到创新药的全产业链,美国的医药霸权就彻底没了。 其实跟稀土比,医药供应链这张牌更“致命”。稀土卡的是高科技产业的未来,而医药卡的是当下的民生根基。中国一直没动这张牌,不是没实力,是不愿拿人的健康当博弈工具。可美国要是还在科技封锁、台海问题上瞎折腾,真把中国逼到份上,后果可就不是药价涨涨那么简单了。到时候药店货架空了、医院缺药了、患者等着救命药却拿不到,这些都不是吓唬人,是真能发生的事儿。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惊爆就在刚刚巴基斯坦肠子都悔青了刚拿美国5亿稀土投资,中国技术管制新规直接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