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去世,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却有一个公认的“坏习惯”,一百多年来从来都没有中断过![太阳] 在中国,提起长寿,很多人会想到一个叫龚来发的老人。1993年,中国老龄委员会赋予他一个赫赫有名的称号——“中国长寿之王”。彼时,他已然131岁高龄,岁月在他身上沉淀出别样的传奇色彩。 这个仡佬族老人的一生,简直就是一个传奇。他抽了一百多年的烟,却活到了133岁,最后在1995年3月12日因肝炎离世。他的故事,远不是“抽烟也能长寿”这么简单,那背后藏着一套复杂又独特的生存密码。 龚来发的人生开局,就是一场硬仗。1862年,他出生在贵州一个贫困家庭,清末的社会动荡不安。不到半岁,父亲就去世了,也有说法是家里实在太穷,他被送给了邻村的向家。 可命运并没就此放过他。十岁那年,养父母双双病故,他被赶出家门,一个人钻进了务川的原始森林。一个十岁的孩子,就这样开始了长达四年的野外生存。 那四年,他活得像个真正的“野孩”。住在岩洞里,或者爬到树上睡觉,只为躲避野兽。饿了就和动物抢野果吃,渴了就喝山里的清泉。冬天冷得受不了,就用树皮裹着身子御寒。 当他14岁被一个叫向礼全的村民发现时,他几乎已经忘了怎么说话。但这个肩上扛着百斤柴捆却步履稳健的少年,让向礼全动了恻隐之心,把他带回了家。 踏入向家之门,龚来发仿若置身于温暖的港湾。在这里,那久违的家的温馨之感,如轻柔的春风,第一次毫无保留地将他紧紧环绕。他把自己看作是向家的仆人,干活勤劳踏实,从不挑三拣四,心里充满了感恩。说来也怪,他来了之后,向家竟然人丁兴旺,田产丰收。 临终之际,向礼全立下庄重家规,言辞恳切。他要求子孙后代谨遵此令,无论岁月如何流转,都需世世代代悉心奉养龚来发,彰显家族重情重义之风范。这一句承诺,宛如一座不朽的丰碑,向家以坚韧不拔之姿,矢志不渝地恪守,历经岁月流转,整整绵延七代人,未曾有过丝毫懈怠。 龚来发的身体,仿佛遵循着一套最高效的“节能”模式。他一辈子坚持每天只吃两顿饭,而且永远只吃到七分饱。主食是苞谷掺野菜,很少吃肉,想解馋了就吃点豆腐。 他有个独特的爱好,喜欢喝一种叫“颐春茶”的茶。体力劳动也从未间断,即便是百岁高龄,还能挑着八十斤的担子走山路。晚年时,他依然会去割草喂猪,身体机能始终保持着活力。 他有个始终不渝的习惯,无论寒冬多么凛冽,每日清晨与夜晚,他都雷打不动地坚持以冷水洁面、濯足,展现出坚韧不拔的意志。这就像一种低成本的身体锻炼,让他的抵抗力异于常人。 说到他抽烟,那更是个谜。他二十岁开始抽,用一根竹烟枪,抽的是自己种的土烟,一百多年没停过。但他抽烟的方式很特别,只是浅浅吸一口,烟雾在嘴里打个转就吐出来,从不深吸入肺。 后来的体检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他的肺音清晰,血压正常,皮肤弹性像六十岁的人,肺活量甚至超过了村里许多年轻人。 他自己说,长寿的秘诀就一个字:“心宽”。这个在苦难中泡大的老人,性格坚韧又淡泊,遇事从不急躁,脸上总是挂着孩童般的笑容。 他不追求什么奢华的生活,也从不为小事烦恼。心里有情绪了,他就随口哼唱起没有固定歌词的仡佬族山歌,用这种最原始的方式来疏解。 晚年成名后,他成了村里德高望重的“老祖宗”,有家茶厂甚至聘请他做名誉厂长,每月发给他养老金。可他依旧淡然,每天最爱做的事,就是坐在门槛上,望着远山,吧嗒吧嗒地抽着他的竹烟枪。 有学者研究过,他生活的贵州务川地区,水源富含矿物质,空气里的负氧离子浓度很高,这无疑为他的长寿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 更重要的是,向家七代人的守护,给了他一个无比稳固的“社会子宫”,让他一生都没有老无所依的恐惧。 龚来发133年的人生,就像一首交响曲,由坚韧的心智、节制的身体和和谐的环境共同谱写。他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复制的样本。 他去世前留下最后一个遗愿,把自己积攒的养老金,全部留给向家最小的孩子读书。这个从苦难中走来的孤儿,用一生完成了感恩与回馈的闭环。 信息来源:“中国十大寿星”长寿秘诀.老年生活报.2014年11月03日
1995年,“中国长寿之王”龚来发去世,终身未娶活到133岁,可匪夷所思的是,他
月鹿一鹿前进
2025-10-13 11:53:00
0
阅读: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