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报了个事,这次又靠中国了 马斯克最近在公开场合提了一件挺扎心的事:美国的电网,可能真的撑不住AI数据中心的需求了。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但背后的逻辑挺简单,电不够用。 你可以有再多算力、再强模型,但芯片跑不起来,AI就只能是个摆设。大家都知道,AI训练和推理都离不开电。 尤其是像OpenAI、谷歌、亚马逊这些企业,每天要跑的模型量级,已经不是普通人的用电量可以比的。马斯克直接点破关键。 数据中心是个电老虎,而美国现有的电网系统,已经不太能满足这种需求了。现在的情况是,美国全国电网平均能稳定输出的电力,跟AI数据中心未来几年所需的电力之间。 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缺口。而且这个缺口不是靠“多建几个发电厂”就能解决的。一方面是审批流程慢,另一方面是环保政策卡得紧,燃煤燃气都不太好搞。 太阳能和风能虽然看起来是个出路,但发出来的电不稳定,白天多晚上少,风大的时候多,风小的时候少,这就得靠储能设备来“凑整”。也就是说,把白天发的电存起来,晚上再慢慢用。 马斯克的意思也不复杂,现阶段最靠谱的方式就是靠大规模的储能电池来缓冲电网压力。这种逻辑其实并不新,特斯拉自己在澳大利亚南部就搞过类似的项目。 几年前就已经用巨型电池组帮当地电网“救了急”。问题是,这种电池组得有地方生产、有地方装,而且数量得足够大。 而现在全球能规模化、稳定量产高质量储能电池的国家,屈指可数,说白了目前就中国能扛得住这个活儿。中国这几年在新能源产业链的建设上走了不少别人没走的路。 电池这个领域尤其明显。从原材料开采、正负极材料加工、电解液生产、电池组装,再到整套储能解决方案,中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 不仅技术成熟、量产稳定,关键是价格还能控制得住。这就导致一个结果,只要有电池的地方,大概率就是中国企业在背后。 像宁德时代、比亚迪这种企业,早就不只是做车载电池了,储能这块的布局其实更早,体量也更大。宁德时代前不久刚在德国建了一个超级储能电池工厂。 这说明欧洲也在逐渐接受“电不够了就得靠中国电池”的现实。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内其实也尝试过自己搞储能,但产业链不完整,关键原材料受制于人。 技术积累也不够,想快也快不起来。加上动不动就要靠补贴拉动市场,政策上摇摆不定,企业不敢大规模投产,结果就是建不起来。 前几年,美国政府确实给了不少新能源项目政策支持,但很多项目最后都“胎死腹中”,要么停工,要么延期,要么干脆黄了。 反观中国,政策给得准、给得稳,企业也敢投入,形成了现在这种“你电不够我来补”的局面。眼下AI成为热点,各大科技公司疯狂建数据中心。 美国那边一边担心能源不够,一边还对中国企业设置各种门槛,这种矛盾的操作也挺让人看不明白的。因为现实已经很清楚了,谁掌握稳定能源供应,谁就掌握未来科技竞争的主动权。 而中国,正是在这场能源变革中的关键角色。储能电池的全球话语权已经基本定型,而马斯克这次不过是把这个现实又一次搬到了台面上。 所以这次“又靠中国”,不是说说而已,是AI时代真正开始前的一次预演。未来谁能保证电够用,谁才有资格谈智能化。而这个赛道,中国已经提前上车了。 参考资料:AI太耗电,美国电网不堪重负怎么办?马斯克:储能是解药 2025-10-11 20:20·澎湃新闻
摄像头被下架,美国慌了,全球供应链乱了?2025年10月11日,美国联邦通信
【31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