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巴西对中国出手了 10月10日,巴西对中国聚酯布料搞反倾销,暂定征6个月税,每公斤加0.69到4.81美元,最终裁定推迟到立案后18个月。 消息一出,国内不少纺织厂商直接懵了。心想这不是晴天霹雳吗?可问题是,巴西为什么要选这个时候突然出招?又是怎么一步步走到这一步的? 其实这事并不是完全没预兆。早在今年3月,巴西的外贸部门就已经受理了本国企业关于中国聚酯布料倾销的投诉,随后就开启了调查程序。 他们的理由是这些进口布料以低于正常市场价格的方式销售,影响了巴西本地相关产业的生存空间。说白了就是国产布卖不过中国货,觉得吃了亏,于是就想通过加税来“平衡”一下。 这种操作在国际贸易里并不少见,尤其是经济下行压力大的时候,各国都在想办法保住自己的就业和产业链。 但问题来了,聚酯布料并不是高科技产品,也不是军事敏感物资,它是日常服装、家居、工业材料里最常见的一种面料。 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聚酯布生产国,产能大、成本低、供应链完整,自然有价格优势。这些年,我们的布料大量出口到拉美、非洲、东南亚,巴西也是重要市场之一。 突然加税,影响的可不是一家两家厂商,而是整个产业链上下游,尤其是那些本来利润就不高的小微企业,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再看巴西这边的动作,其实也能看出点端倪。今年以来,巴西在多个商品领域都在加强贸易保护,尤其是对亚洲国家的产品。不光是布料,之前在钢铁、化工品、家电零件领域也有过类似操作。 他们的逻辑很清楚,就是要扶持本国制造业,保护就业岗位。这种保护主义的做法在全球经济不景气时特别容易抬头,尤其是一些新兴市场国家。 受全球供应链波动影响大,外部压力一来就容易“内紧”。而且今年巴西国内的通胀压力也不小,工业生产增长乏力,政府也在想办法保经济,所以对外来的便宜货自然更警惕。 不过从中国的角度看,这一波反倾销调查虽然影响不小,但也不是第一次被“盯上”。过去几年,中国出口产品被多国发起反倾销的案例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钢铁、光伏、家电等领域。但聚酯布料这种传统产业被下手,确实有点让人意外。这也说明一个现实问题,中国的出口结构已经覆盖了全球各类市场。 从基础原材料到高端制造都有身影,正因为如此,才更容易成为“靶子”。而且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价格优势虽然是我们的强项,但也容易被人拿来做文章。 所以说,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反倾销,中国企业也不必过度恐慌。毕竟这不是头一次,也肯定不是最后一次。关键是要看得准形势,调整好策略。 把握政策导向,抱团出海。至于巴西这边,等到调查周期结束后是否会继续执行,还有变数。对于我们来说,做好两手准备才是正解。 短期内可能会失去一部分市场,但只要技术硬、产品好、渠道广,就不怕没地方卖。总的来说,这场围绕聚酯布料的“加税风波”,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提醒。 告诉我们在全球市场打拼,光靠低价是不够的,还得有品牌、有创新、有韧性。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风浪里稳住脚跟,走得更远。 参考资料:中国聚酯纤维织物:巴西初裁征反倾销税,终裁延至18个月内 2025-10-10 18:33·和讯网
巴西为何成不了强国?
【1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