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中亚五国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蒙古的大哥是俄罗斯,而不是中国。委内瑞拉、古巴、塞尔维亚、伊朗、朝鲜、越南、叙利亚的巴沙尔,甚至以前的萨达姆,都站在俄罗斯背后。至于中国,铁杆兄弟巴基斯坦关系很好。 俄罗斯在非洲的布局以尼日尔为典型代表。这个西非国家拥有全球20%的铀矿储备,却因政变频发而动荡不安。2023年7月政变后,俄罗斯迅速介入,通过非洲军团接管前瓦格纳集团的角色,建立军事基地,确保矿产运输安全。 到2025年8月,俄罗斯国防部与尼日尔、马里和布基纳法索军政府举行首次正式会议,承诺提供武器和训练,进一步巩固萨赫勒地区的军事存在。 这种支持不只是军事,还延伸到经济层面,俄罗斯武器出口占非洲总量的40%以上,帮助这些资源国抵御西方制裁。相比之下,中国在尼日尔的投资多限于基础设施,但缺乏这种直接的安全捆绑。俄罗斯的策略接地气:用实打实的军援换取战略矿产,稳住小弟的腰杆,让美国在当地影响力渐弱。 中亚五国——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与俄罗斯的纽带源于苏联时代,如今更靠能源和贸易维系。2025年10月,普京在第二届俄罗斯-中亚峰会上敦促这些国家增加对俄贸易,强调能源生产和管道合作。 哈萨克斯坦对俄贸易额已超270亿美元,主要依赖天然气逆转管道从俄罗斯进口廉价燃料,再转售中国。 乌兹别克斯坦同样从俄罗斯低价购气,用于国内和出口,2023年双边贸易达98亿美元。 尽管乌克兰冲突让这些国家开始对西方示好,但俄罗斯通过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维持军事影响力,避免它们彻底倒向欧盟。这样的关系像老街坊分赃:俄罗斯控住上游能源,五国拿下游利润,大家心照不宣。中国虽在“一带一路”上发力,但中亚的“大哥”位置仍牢牢在俄手里,经济依赖度高达80%。 蒙古夹在中俄之间,地理上进退两难,却在能源和军事上高度倾斜俄罗斯。蒙古95%的汽油和大部分电力从俄罗斯进口,边境管道如生命线般不可或缺。 军事合作同样紧密,蒙古军队常与俄方联合训练,2025年9月中俄蒙首次举行边境防御演习,强化三方安全协调。 尽管中国是蒙古最大贸易伙伴,投资矿业和基建,但俄罗斯的能源垄断让蒙古不敢轻举妄动。2024年蒙古甚至引渡涉嫌暗杀普京的嫌疑人,显示出对俄的谨慎姿态。 这种依附关系有股无奈的现实味:小国求稳,大国卡脖子,俄罗斯用燃料和军训换取地缘缓冲,中国的影响虽广,却难撼动这份历史积淀。 委内瑞拉的石油储备世界第一,却因美国制裁喘不过气,俄罗斯成了马杜罗的铁杆后盾。2019年危机时,俄军舰直接驶入加拉加斯港,展示170亿美元贷款支持。 2025年10月,马杜罗签署行政令,正式化战略伙伴关系,涵盖能源、国防和技术领域。 俄罗斯通过石油换武器,帮助委内瑞拉维持政权稳定,尽管经济困境让民众苦不堪言。古巴的情况类似,冷战遗留的前哨站地位让它在美古紧张时总找俄求援。2025年10月,俄罗斯议会批准军事合作协议,允许部署进攻系统,并签署科学教育论坛协议。 俄方还招募古巴劳工参战乌克兰,换取粮食和装备援助。 这些拉美小弟的忠诚,源于俄罗斯的务实援助,而非空洞承诺,美国的封锁反而推他们更紧靠莫斯科。 塞尔维亚在欧洲的定位微妙,科索沃问题让它不愿完全倒向北约,转而向俄罗斯求援。2019年,俄方运S-400导弹系统到塞尔维亚演习,展示防空实力。 尽管2022年后因CAATSA法案塞尔维亚暂缓采购,但军事采购清单仍以俄武器为主,包括米格-29战机。 俄罗斯在联合国为塞尔维亚科索沃立场发声,换取贝尔格莱德在能源和外交上的配合。伊朗的能源合作更深,2025年9月双方签25亿美元协议,俄方建四座核电站,总容量5吉瓦。 此外,伊朗从俄购48架苏-35战机,价值60亿欧元。 这些交易绕过制裁,强化中东反美轴心,俄罗斯用核技术和军售稳固盟友。 叙利亚的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全赖俄罗斯军事撑腰,2015年起俄空军从拉塔基亚基地轰炸反对派,助其收复失地。 2025年,尽管阿萨德下台,俄罗斯保留海军基地,意图与新政权重启关系。 回溯萨达姆时代,苏联提供30亿美元军援,包括坦克和导弹,帮助伊拉克对抗伊朗。 朝鲜的燃料进口同样依赖俄方,2024年超100万桶石油,违反联合国上限。 俄罗斯多次投反对票阻挠制裁,换取平壤的弹药支持。越南军购俄方为主,2025年通过能源利润隐瞒支付,避开美欧制裁,采购潜艇和护卫舰。 这些亚洲和中东国家视俄为靠山,源于长期军贸和能源互惠。
哈萨克斯坦做出了正确选择。就在10月9号,杜尚别的“中亚-俄罗斯”峰会上,哈萨克
【30评论】【4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