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关于日本会不会介入台海,在高市早苗当选的那一刻,答案已经浮出水面。她是自民党保守派的代表,讲话一向硬朗,“安全”“防卫”“威慑”这些词几乎成了她的标志。外界立刻猜测,台海一旦有风吹草动,她会不会比前任更直接出手,但事情没那么简单,不是谁喊得响,日本就真能冲到第一线。 高市能在党内胜出,固然是政治能量的体现,但日本政坛内部盘根错节,首相要推动任何外交或安全政策,都得同时安抚国会各派、商界利益、外务省与防卫省这套复杂机器。 历史上,首相的“短命”往往源于在这些力量之间没找到平衡点,她刚上台,嘴上说着提高防务、强化自卫队的事,可真要落到实处,还得过财政这关,还要民意支持。 现实是,日本经济多年不振,通胀让普通人更关心菜价而不是战舰,台海议题在日本民众眼里,多是外交上的姿态,不是生活中的必须。 哪怕近年来日本军费上涨、外交措辞更强硬,它跟中国的经济联系依旧牢得很,制造业、科技产业都深度依赖中国市场,真要撕破脸,首先被反噬的就是自己经济。 更何况,过去几年的区域军事活动,日本基本都是陪跑角色,联合演练、外交声明多,真正的主导权在美国。 日本政府很清楚,一旦台海真爆发冲突,能源、贸易都可能严重受挫,这对资源有限、人口老龄化的日本来说,风险大到让人打冷颤。 中国对高市上台的反应更多是心理层面的评估,而不是把她当成实质威胁。毕竟,台海的节奏由中国自己掌握,不会因为东京的风向就改变策略。 反而,日本内部也有很多声音提醒,不要被盟友的节奏推着走,否则既得表态,又可能被卷进泥潭。 所以再看高市的强硬言辞,很多时候更像是国内政治秀,说给支持者听的。她未来的台海政策,恐怕比外界想象的要谨慎,因为一旦下错棋,不只会碰伤中日关系,还可能动摇她的政治根基。 说到底,中日之间如今是一种微妙状态:经济合作紧密,政治上却越来越冷。 这种格局短期内不会被某个人打破,高市上台或许能让紧张气氛升温,但不至于彻底改写两国关系。 日本最聪明的做法,就是继续在政治表态和实际行动之间找那个安全边界。 东亚局势表面上风急浪高,其实各方都在精算代价,喊得再硬,也不代表真敢动手,中国也更镇定,不被外部言论牵着跑,只按自己的节奏推进目标。 高市早苗的出现,不过是这场长期博弈里的一个节点,能激起几层涟漪,却改变不了整条航线。
当不成首相了?高市早苗派人去见赖清德,日本“友华派”立马翻脸日本政坛一夜翻天
【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