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崇尚世界和平,但美国商会对中国非常愤怒。美国商会表示,必须对中国来硬的,不能

真实安德烈 2025-10-11 14:17:30

我们崇尚世界和平,但美国商会对中国非常愤怒。美国商会表示,必须对中国来硬的,不能轻信中国了。 10月8日《华尔街日报》都把话挑明了,说美国商会9月份专门写了篇长文,把满肚子不满全倒了出来,核心就两条:中国在搞激进的产业政策,还逼着美国企业转让技术,把25年前加入世贸时承诺的市场改革、减少国家干预全抛到了脑后。 25年前中国敲开世贸大门时,承诺得明明白白要逐步放开市场,当时多少美国企业摩拳擦掌等着分这块蛋糕。可在美商会眼里,这25年下来完全是“货不对板”,说好的减少国家干预成了“空头支票”,反倒看见中国靠着产业政策在不少领域一路快跑。 就拿新能源和高端制造这些美国原本占着优势的领域来说,中国的产业扶持政策让相关产业快速崛起,这在美商会看来就是“抢饭碗”的激进操作,完全破坏了他们眼里的“公平竞争”。 更让他们窝火的是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哪怕中国早就明确表示从未以市场准入为条件强迫外资转让技术,连美国商会自己2018年的调查都显示82%的受访企业不觉得在华分享的技术比其他海外地区多,他们还是揪着不放,说现在这种要求变得更隐蔽了,暗戳戳地挖美国的技术根基。 美商会的愤怒里藏着实打实的焦虑,毕竟他们眼睁睁看着美国的产业优势在慢慢缩水。之前他们还抱着对话的期待,觉得能让中国按他们的路子调整,结果等来的是中国产业政策的持续发力和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 就像稀土领域,中国掌握着全球90%的稀土提炼专利,这种技术壁垒让美国想建“去中国化”供应链都举步维艰,毕竟没有提炼技术,再多稀土矿也只是废土,这可急坏了依赖稀土的美国军工企业,毕竟F-35战机每架都得用417公斤稀土。 中国企业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突破,更是让美国感受到了直接的压力,这在他们看来都是产业政策“过度干预”的结果。 更让美商会觉得“受骗”的是市场开放问题,他们嘴上喊着中国没兑现承诺,却选择性忽略中国这些年的开放动作——2018年就把外商投资负面清单从63条减到48条,在金融、制造等多个领域放宽准入,甚至在2025年9月宣布未来WTO谈判中不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 可美商会眼里只盯着自己的利益,比如要求中国取消对美国大豆、玉米的报复性关税,全然不提美国先抡起关税大棒才引发的反击。 有意思的是,这种愤怒还带着点矛盾,上海美国商会2024年的报告显示,71%的受访美企在中国实现了盈利,50%的企业把中国列为全球前三投资目的地,可美商会高层还是铁了心要强硬。 这种反差背后是美商会的算计:他们既想保住中国市场的红利,又不想让美国的产业优势被超越。所以才公开叫嚣必须来硬的,觉得之前的软手段没用,只有加关税、搞技术封锁才能逼中国“回头”。 他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噼啪响,觉得把关税大棒举得再高些,搞技术封锁再严些,中国就得乖乖听话,要么遵守25年前的承诺减少国家干预、停止所谓的“强制技术转让”,要么就承担后果。 可他们似乎忘了,之前加关税的苦头美国自己也没少吃,彼得森研究所算过,92%的关税成本最终落到了美国消费者头上,每个家庭每年得多花1200美元,48%的在华美企都呼吁全面取消关税壁垒。 美商会喊着“不能轻信”,本质上是接受不了中国不再按他们设定的剧本发展,更接受不了美国从绝对优势地位滑落的现实。他们把中国的发展归因于“不守规矩”,却不愿承认中国的进步是靠自身的创新和市场活力,不愿面对全球产业链分工的客观规律——就像特斯拉在上海建厂后迅速扩产,苹果供应链深度扎根中国,这些企业用脚投票证明了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毕竟14亿人的超大规模市场和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可不是随便能复制的。 所以美国商会才急吼吼地公开叫板,非要对中国来硬的,不再轻信任何对话的可能。在他们看来,再不下狠手,美国的产业优势就真的保不住了,那些引以为傲的技术壁垒、产业高地都会被中国突破。 这种愤怒与其说是对“违约”的不满,不如说是对自身优势旁落的恐慌,是想用强硬手段把中国摁回他们想要的“轨道”里。 可在全球化深度绑定的今天,这种单边施压的套路早就不灵光了,毕竟产业链的纽带不是说断就能断的,真要硬碰硬,到头来可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毕竟谁也离不开一个开放且充满活力的全球市场,而试图用强权遏制发展,本身就是逆时代潮流的笨办法。

0 阅读:64

猜你喜欢

真实安德烈

真实安德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