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2001年,美国将一批淘汰的机器高价卖给中国,导致我国亏损好几亿,就在美

芸霄记史 2025-10-11 12:53:12

[微风]2001年,美国将一批淘汰的机器高价卖给中国,导致我国亏损好几亿,就在美国准备看中国笑话时,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局面。   那时候,设备刚进厂区,反应塔的震动就让人心惊,压力表的数字一下蹿、一下掉,整个车间像绷着的弦。   产线老出毛病,仓库里堆满了半成品,订单一拖再拖,原本寄托着希望的设备,却成了企业的噩梦。     几年前,中国石化为了提升己内酰胺产能,从美国引进了这批所谓的“先进机组”。当时国内技术还跟不上,大家都以为这能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   可设备装好后才发现,核心部件早就磨损,生产工艺也落后于最新版本。更糟糕的是,美国很快推出了新一代低成本新工艺,国际价格迅速下跌,中国刚花进去的巨额资金瞬间贬值。   生产线频繁停摆,催化剂反应失灵,维修—停机—再维修成了常态。损失以亿美元计,让人揪心。    美国业内有人对此讥讽,说这是“技术转移陷阱”,中国想翻身恐怕要等很久。国内不少专家也担忧,若不打破技术封锁,国家将长期被动。   就在这时,一位关键人物站了出来:闵恩泽,这位被称为“中国催化剂之父”的老科学家重新披上工作服,亲自进实验室查问题。     他发现问题关键并非机器本身,而是美国提供的催化剂早已过期、稳定性极差,导致反应效率低下。   他断定,必须靠自己重新研发新的催化体系,于是一场艰难的科研攻坚战开始。实验反复失败,第一次投料就损失上千万,团队成员加班到倒下住院。   闵恩泽仍坚持着一个大胆设想:用钛硅分子筛代替传统催化剂。没人能保证成功,但他带领团队一点点摸索。     历经上百次试验改进,到了2003年夏天,新催化剂终于稳定运行。   实验数据显示,能耗降低了四成,废水排放只剩原来的五分之一,产品纯度更是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所有的辛苦在那一刻都值得。     接下来的问题是,敢不敢在工业装置上试车,中国石化拿出二十亿元支持。   2004年首车启动时,反应塔又剧烈震动,所有人神经紧绷,幸好指挥判断是正常反应过程,果然产量不降反升。     结果证明,这次自主研发彻底翻盘,到2005年底,国产己内酰胺的成本比进口低四分之一,质量也追上了世界先进水平。   2006年,中国不仅自给自足,还把技术出口到伊朗等国,签下数亿美元合同。     此后十几年,中国己内酰胺产量一路飙升,到2021年已占全球四成,成为第一生产国,这场看似失败的引进,最终逼出了自主创新的胜利。   闵恩泽说过,只要真干,就能追上,事实正如他所言,靠别人永远受制,唯有靠自己,才能掌握命运。 【信源:科学网——闵恩泽:踏平坎坷,做国家石化工业的“催化剂”】

0 阅读:0
芸霄记史

芸霄记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