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美国要对中国“出手”?面对美军高调宣传的“中国威胁论”,李在明居然罕见地没跟美国站在同一阵线,不仅强调要“自主国防”,还反常地表态,韩国不应被卷入外部军事冲突。 李在明的态度之所以引发关注,是因为这在韩国政坛并不多见,历任总统几乎都会重复“牢固同盟”的口号,而他却直言“不越界”。 对熟悉半岛局势的人来说,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现实压力逼出的选择。 毕竟韩军的战时指挥权依旧握在美方手里,这种安排在安全上仍有依赖,但在政治上却显得别扭。 李在明上任后多次强调,要彻底拿回指挥权,建立能独立运转的防御体系。 他清楚,美国一边增加驻韩军力,一边拿“中国威胁”做文章,韩国若不谨慎,很可能被卷入更大博弈。 驻韩美军新无人机的飞行半径直达中国东部海域,这显然早已超出“防朝”的范畴。 韩国舆论普遍担忧,这会让国家陷入新一轮阵营竞争,李在明提出“不卷入”,其实正是对这种风险的回应。 但要真正做到自主谈何容易。韩国的防卫体系仍倚赖美方情报和技术支持,而经济又深度连着中国市场,出口、制造业、半导体这几条命脉,都绕不开中国。 五年前“萨德”风波带来的教训还记忆犹新,“安全靠美国、市场靠中国”成了现实写照,李在明想打破这种两头掣肘,就必须在国防、经济、外交三条线上都下功夫。 只是美国不愿松手,战时指挥权移交关系到军事主导权、情报交换甚至经费分担,美方自然希望继续拉紧这根锁链。 而韩国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民意在“靠美保安全”与“自主防卫”之间分裂,李在明能做的,只能是小心拿捏,让外界看出“同盟仍在”,同时又展现“韩国有主见”。 眼下,美韩两国围绕指挥权移交的话题始终小心翼翼,既不定时间也不表态度,李在明很清楚,一旦说重了,会牵动中美日韩四方的神经。 未来几年,随着美军在韩的部署升级,这种关于“自主与依附”的拉扯不会停止,无人机升空只是表面信号,背后考验的,是韩国能否在大国博弈中保住主动。 对李在明来说,这不只是安全议题,更是韩国能否找到自身立场的关键,他必须在同盟、市场与主权之间保持平衡,既不被推着走,也不被掏空底牌。 或许对当下的韩国而言,“谨慎行走在两股力量之间”,才是真正的生存智慧。 【信源:湖南日报--2025-10-07--《驻韩美军试图“威慑中国”,韩国总统明确表态》】
是谁在帮中国堵住稀土的后门?答案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对美国禁运关键稀土后,出现
【4评论】【9点赞】